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的复习,没有太多的技巧。就是抓住教材好好看,而且一定要看仔细。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四个序列,但重点在序列一,序列二随着看序列一做过两遍,感觉有的题出的太刻板,就是教材的原话抠出来,用来强化基础还可以,倒没必要死抠。想做题的话最好还是做真题,虽然近几年真题的考点不会重复,但是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式还是很值得借鉴。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内容比较多,质量一般,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做一下。最后临近考试的时候,肖秀荣的四套题有必要做一下,个别大题还是有压中的可能性的。此外还可以背诵一下大题的答案,虽说不一定压准原题,但有些话在考试中还是值得一用。此外,最后疯传的20天20题的小册子也很值得一看。同样,它压准原题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些话是万能的,可以拿来答题。我觉得文科的学习就是大量背诵,有些内容自己虽知道,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远没有别人总结的言简意赅,而且多记忆一些句子,在答题过程中也会节省不少时间和脑力。
考研数学方面:
初次翻开全面复习书籍,可能会感到吃力,遇到许多难题,这是很常见的经历,不必沮丧,要有耐心逐步推进。到了第二轮阅读,你会发现大部分内容已经熟悉了。暑期最好能完成两次《复习全书》的通读,若时间紧迫,至少确保高数部分过两遍。首次阅读时需仔细研读,尽量亲自解决每个例题,每章节末尾的习题也要一并完成。在初读过程中,记下需要重点关注的题目。第二轮就专注于这些标记的题目。第三次阅读大约在12月初开始,这次主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定理。我想特别推荐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尽管难度较高,且考试中不太可能出现类似题型,但它对巩固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极其有益(特别是选择题,如果时间有限,建议首选看这部分)。这本书精准地揭示了我们常犯错误的地方。我也三次完整地研读了这本书,有些题目甚至反复琢磨。第一次做660题是在看完《复习全书》第一遍之后,同样标记出错误和有价值的题目,但我没有深入做微积分填空题部分,觉得这部分并不十分必要。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减少了660题的使用,因为虽然它有助于深化理解,但并非理想的应试训练材料。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算是中等水平,不算出色但也绝不糟糕(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得分超过550分)。暑假期间,我专注于词汇学习。我随意挑选了一本单词书,逐个背诵,遇到陌生词汇就做个记号,然后在第二次回顾时继续记忆,熟悉的单词则予以标出,第三次再过一遍。每天我会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调整要背诵的单词数量。此外,我还下载了一个单词学习应用到手机上,空闲时间就会拿出来翻一翻,以便随时巩固。
考研专业课方面:
要理解什么是信号。信号是信息的载体,是连续的也是离散的,是一维的,如声音,也是多维的,如图像。在学习中,我会深入研究正弦波、阶跃函数、脉冲函数等基本信号类型,掌握它们的特性并能进行运算。
系统是处理或影响信号的设备或过程。主要关注线性时不变系统,理解其性质,例如频率响应、稳定性、因果性和滤波特性等。这部分需熟练运用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来分析系统,并凭Bode图、奈奎斯特图等工具进行系统性能的评估。
再者,掌握信号与系统的互操作性至关重要。需理解输入信号如何影响系统的输出,以及系统参数如何改变信号的行为。在实际问题中,这通常涉及到微分方程的解,需用到卷积积分或者卷积和的概念。
在学习方法上,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我会花大量时间阅读教材,做习题,深入理解每个定理和公式。另一方面,我会尝试用MATLAB等软件模拟信号处理过程,直观感受系统对信号的影响,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还会参加一些讨论组,与同学共同探讨难题,分享解题思路。定期复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这门课的内容繁多且相互关联,只有不断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