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厦大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数量经济学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厦门大学数量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在九月份,我着手熟悉所需的政治复习资料,选择了肖秀荣系列的部分书籍,只挑选了我认为最有价值的几本。我的方法是先通读一本较厚的教材,并结合阅读做题;接着,我会逐步完成历年真题和练习册,确保每次做完都能仔细核对答案。至于时政内容和肖秀荣的最新预测卷,则需等到12月才能购买并研读。政治复习的特点是前期轻松,后期紧张,与英语持续稳定的备考策略不同,因为它紧密关联当年的实时热点。因此,11月和12月是强化记忆的关键时期。透露一点,当初我在初试中专业课表现不佳,但政治和英语得分较高,填补了分数差距近十分。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切勿低估这两门科目的重要性,任何可以争取的分数都不容忽视,毕竟最终计算的是总分呢!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备考的关键冲刺期,每天务必完成一套完整试卷。首先,以张宇的真题全集为起点,计划在29天内完成首次练习。紧接着,大概需要20天时间来重温这套试题。随后,投入8天时间去做张宇的预测模拟卷8套。接着,第三次接触真题,但这次选择李永乐的真题解析,只做从2006年至2019年的部分,早期年份可忽略,估计需11天时间。最后,别忘了做张宇的最后4套卷以及合工大5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个人感觉自己英语还可以,所以也就没有在这上边花太多时间。做第一篇考研阅读好像是在8月中旬的时候。8月中旬——9月中旬,把150篇基础篇做完了,我做的还是10年的,当时买的旧书,一次做两篇,顺便纠正、查单词,每次就这样一下午就过去了。9月中旬——11月,连做带看了张剑的真题黄皮书,感觉写的还可以。11月——12月,做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这次是掐点,70分钟4篇阅读,每次也要错1到6个,但平均下来一般是3个,感觉状态还可以,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写作文了。真题这时候我做了第二遍(没必要做第三遍了,因为两遍下来答案都记住了,不过真题里面的生词一定要全部消灭掉)12月——1月,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进行套题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在于理解经济系统的大局观,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我建议你们深入阅读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宏观经济模型,比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不要忽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理论,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这对理解和分析全球经济环境至关重要。
微观经济学则更注重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理解。需求、供给、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竞争模式(完全竞争、垄断、寡头等)都是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要熟练运用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成本收益分析法,以及理解博弈论的基础概念。了解并能应用福利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和市场失灵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比“记忆”更重要。尽量凭实例来理解抽象的经济理论,例如,你思考为何价格会上涨或下跌,或者为什么政府会采取某些经济政策。定期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法,尝试解答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将帮助你适应考试的思维模式和答题节奏。
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能提高理解深度。和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这种互动过程会你受益匪浅。关注时事,结合实际案例去思考经济现象,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