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农经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中国农业大学国际贸易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不必提前过多规划,因为它并不紧急,况且时间也不允许。待到官方大纲发布后着手准备也是绰绰有余的。在政治复习初期,通过跟老师的课程,我理解和掌握了大量知识点,无需过分依赖机械记忆。政治科目的大题部分差异不大,真正的分水岭主要在于选择题,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我在7月开始,每当学习英语和专业课程感到疲劳时,会用半小时来浏览政治内容,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这样每天不需要为政治花费大量精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到了9或10月,开始专注于背诵笔记,并辅以1000题的练习以及回顾讲解要点,效果显著。
考研数学方面:
用书:教材都是标准版的,李永乐数学复习全书(我用的是粉色封面的),基础过关660题,真题。基础阶段可看书,做课后习题。看书的话可以齐头并进,不会造成高数看完在看别的又不知道看的什么了。也可以跟着做相应的习题。强化阶段,我花了一个多月把,包括知识点,典型题型真题等,内容更全面,效率也很高。推荐李永乐线代辅导讲义,王式安概率论辅导讲义,张宇的18讲、9讲也类似于讲义形式,应该也不错,很多人都推荐。强化阶段根据自己安排做相应的习题(讲义里也包括了一些),比如全书的660题,张宇的1000题等。冲刺阶段,可以最开始根据章节做真题,有相应的真题的书籍,章节做完肯定最开始复习的忘了很多,所以再用真题套题进行整套练习。真题很重要,要通过做分章节真题来总结各章各个题型的解题办法,通过做套题来串联所有知识点。真题中的重点老师会专门做专题来讲,然后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可以继续做相应模拟题等。数学知识点特别多,考研也很注重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学扎实,把握整体。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直至暑假之前,我每天都坚持做一篇张剑的《阅读理解150篇(基础版)》。在此期间,重要的是建立英语阅读的习惯和语感,而非过分关注正确与否。文章应作为主要焦点,题目次之。对于是否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记忆生词,这取决于个人情况。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可以尝试记忆;反之,若你觉得已有足够的词汇书应付,也可选择忽略。完成《150篇》后,暑假来临,我开始做97年至04年的历年真题阅读,同样是张剑的黄皮系列。至于每天做多少篇,我认为量力而行,我选择每天一篇。在这个阶段,要开始积累陌生词汇,并结合答案解析来深入理解文章、段落、难题以及全文翻译。尽管97-04年的试题风格与近几年有所不同,但仍然值得一试。暑假过后,我转战05年至今的真题练习,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其参考价值逐年增加。同样的,需要记忆新词、解构题目和段落,处理复杂句子。对于真题的处理方式各有差异,有的同学会分三步走:首次做题标出生词和长难句,第二次分析文章,第三次剖析题目,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似乎很常见,也较为主流。然而,我的做法有些不同,我仅做了一遍多一点,只是对较难的文章再做一遍。我每天只专注于一篇文章,当天完成时即标记词汇、长难句,分析文章内容、题目,并翻译全文。因此,我的复习策略可能不太常规,学弟学妹们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我倾向于深入钻研,无论是政治理论还是英语阅读,我都力求细致入微,这使得我在做题时不断反思和琢磨,进展缓慢,以至于没有时间重做第二遍。你们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打磨出称手的兵器一样。别忘了,真题不宜一次性做完,保留最后三年的试题,在考前半个月内进行限时模拟练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微观经济学部分,核心概念如供需关系、消费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垄断、寡头、竞争市场等)以及厂商决策模型是必须要掌握的。尤其要深入理解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原则,并能灵活运用到各种市场环境分析中。博弈论也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和掌握囚徒困境、博弈均衡等概念对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有很大帮助。
宏观经济学则涉及国家经济的整体运行,如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宏观经济模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分析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的效果。
再者,国际经济学是主攻方向,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开放经济下的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例如,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及其影响、汇率决定理论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都是需深入了解的重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是基础,但不能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要尝试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含义。做笔记是巩固知识的好方式,将复杂的内容简化为自有的语言,加深理解。大量做题和模拟测试也很重要,这能帮助熟悉考试形式,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经济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需关注时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定期阅读经济新闻,分析案例,这将使学习更具活力,也更能适应考试的需求。团队学习和讨论也能促进深度思考,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