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动力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浙大能源工程学院动力工程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浙江大学动力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政治科目通常不成问题,我是凭借高中积累的基础来应对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政治部分在改革后删去了经济学内容,难度有所降低。我想分享以下几点经验:1、学习材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边阅读边做题,有助于整理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可能较耗时,大约需要两个月,但不必心急。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若政治内容无重大变革,可沿用上一年的大纲,从八月开始初次复习。我选择了《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题目的解答十分详尽。其次,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间进行第二次复习,背诵核心理论要点,以应对论述题时能有条理地阐述。同时,持续做题,锻炼论述题能力。最后,在十二月到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我发现真题中的论述题几乎对应大纲解析每章节的一个大题,于是我会针对这些重要章节进一步巩固。3、小贴士:选择题至关重要,掌握选择题几乎等于掌握了全局。关键在于多做题,多记忆,检查答案时多反思。至于论述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题策略,我个人倾向于按照要点列举,将所有相关知识点列出。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三月至四月底,我集中精力研读高数教材,课后习题是关键环节,完成例题与习题能奠定坚实的高数基础。起初,我忽视了课后习题,这让我在后续实践真题时频频受挫。我选用的是李永乐全书中的高数章节,对于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则直接采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及王式安的概率讲义,这样的学习方法成效显著。一开始接触概率论时,由于大二时未曾专心听讲,感到有些困难,但一旦进入状态,就会发现它是相对简单的。我先看了张宇的概率论,却觉得内容不够精炼,难以理解。于是,我反复研读推荐的资料三次(还包括一本随全书赠送的配套练习,这也做了一遍,不过不做也无妨),直到十月末。接下来,从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我专注于历年真题,完成了近二十年的试题,尽量保持每日一练,严格控制时间,标记出不确定或不会的题目,然后对照答案评分,回顾相关知识。所有真题至少过一遍,再重复一次。最近两年的真题应保留,在考前几日作为模拟。十二月以后,重温基础知识的定义笔记等,有条件的话,可尝试张宇的最后四套卷,其难度较高。此外,我购买了660题,专练选择和填空,但由于时间紧迫,只做了一些便放弃,建议十一月前有余裕的同学可以试试,这对选择和填空题有很大帮助。再次提醒,务必扎实基础,切勿急于做真题,大纲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掌握,无论你认为是否可能考到,这是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被称为考研中的第一拦路虎,特别对于文科大类又要求甚高。所以每年因为英语受限的不在少数。后来复习的三个多月里,主攻了三块:单词、阅读和作文。单词是基石也是重中之重,最后的贯通就是把近十年的生词在英语阅读里逐一标出弄成了生词本似的一遍遍温习,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吧。阅读占了考研英语半壁江山,我是将近十年的阅读做了三遍(一遍做题标生词,二遍全文翻译看思路,三遍整体回顾并注重解题技巧),用的丁晓忠真题超精解和黄皮书附送的一本《考研英语应试精华》。作文的话,跟着老师走,背了背真题范文研究下遣词造句及思路,后期的大招自然是整理的几个万能模板。至于翻译、完型和新题型,把上面三大块抓牢做好的前提下,结合真题做做应该也就没啥大问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实践性强的学科,它包括了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分析等多个方面。这门课的重点在于理解基本概念,掌握设计原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是我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策略。
在理论学习上,我特别重视基础概念的理解。例如,齿轮传动、连杆机构、螺纹连接等基础知识,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我会凭阅读教材,配合教师讲解,以及自我思考,确保对每一个概念都有清晰的理解。我也建议大家多做笔记,整理出知识框架,这对后期复习非常有帮助。
在实践中,我经常凭做习题和案例分析来巩固理论知识。机械设计基础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设备,你需考虑力学平衡,材料强度,磨损等因素,这就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
我还借助了一些辅助工具,如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这能直观地展示机械结构,加深理解。我也参加了一些讨论小组,凭与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很多自己忽视或者误解的地方,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非常有效。
我想强调的是,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不能孤立,要将其与动力工程的整体知识体系结合起来。比如,你思考如何将机械设计的知识应用于热力系统,或者是如何优化能源转换设备的机械性能。这样既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也能你在考研答题时展现出更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