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理化技术研究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也许大家觉得我这么低分就不用说了,但是我对政治的复习还是相当有见解的。我是从8月份开始每天坚持五个小时以上看政治的,肖秀荣的书我全套都用了,今年选择错的太多,对了下网上的答案,估计二十分吧,所以说想要政治高分,选择是关键,选择你就看看别人的建议吧,我政治素养不好。大题应该是32,这个分数应该不少了,大题要注意答题方法,绝对不是考前把肖四,蒋五背下来就行,需要把背的加上所给的题目进行结合,抄些材料也是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用张宇的18讲和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练习题用李永乐的660和张宇的1000题。基础特别差的可以看一讲视频看一讲书本内容,再做一下1000题的A部分。线代讲义也是这个节奏。争取6月到七月一个月看一遍。七月到八月着重理解定义、定理,我觉得非常受用,尤其是后来做题遇到难题时,从这些定义一类的知识入手,反而更容易做出来。八月到九月开始做660和1000题剩下的部分,九月上半月把这两本书的不会的题再看看,下旬就开始做真题。用张宇的30年真题大全解,把30年真题从头做一遍,快的一天一套,慢的三天两套,做完一定要将不会的整明白。前十五年的不用掐时间,后十五年的尽量掐一下时间做,从十月中旬开始做后十五年的题第二遍,到十一月中旬开始做模拟题,还有做很多拔高题目,还会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讲解,然后我又做一了张宇的8套题,有时间再做一下4套题,考前3-5天左右要全真模拟一下,买上答题卡掐时间做模拟题或做过的真题都行,练的是准确度和考试氛围。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复习,首先专注阅读,接着是新题型,再来是完形填空,最终才处理作文。然而,我没有全程模拟真实考试来练习,尽管我能妥善管理每个部分的时间,可到了实际考试那天,我发现时间严重不足,以至于完形填空来不及做,我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只能随意猜测答案。你们千万别重蹈覆辙,别让分数白白溜走。我的客观题只丢了一分,剩下的18分主要失在翻译和写作上。我认为写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分数,而完形填空和翻译则无需过分操心,多研究历年来的阅读理解文章会更有帮助。我的策略是,每天都坚持限时完成一篇文章,随后逐句翻译,虽然我没把翻译内容写下来(觉得这样做效率低),但我会在书上标记出我不懂的句子,并且查阅解析以理解生词。这样的深入学习大约需要两小时,最后再仔细分析题目,无论是错误还是正确的选项,都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到写作,我记得那些清晨,我在教学楼的顶层诵读,声音回荡,仿佛三天都未曾消散……事实上,我已经很重视写作了,可惜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中的优美句子就像解放西路的美景,当时觉得惊艳,但到考试时却一片空白。至于书法练习,我也尝试过,起初还行,但在紧张的考场上,我的字迹就暴露了原形。如果要练字,务必提升速度,让它融入日常生活!
考研专业课方面:
热工基础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基础,它涵盖了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等多个领域,是理解能源转化和动力设备运行原理的关键。对这个科目,我认为深入理解和应用基本概念是最为重要的。比如,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是分析任何热力过程的基础;第二定律则揭示了能量转换的方向性和效率限制,理解熵增原理能帮助理解许多自然现象。
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公式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牛顿冷却定律等,这些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但要注意,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不能盲目套用。要凭做题来不断巩固和深化这些知识,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
再者,流体力学部分,如伯努利方程的应用,需理解流体静压、动压和位能之间的关系,并能在不同流动条件下灵活运用。传热学中的一维稳态导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问题,也需掌握傅立叶定律、尼古拉-普朗克定律以及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等,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机制。
实验技能也是热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实验室操作,直观地观察和验证理论,这对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非常有帮助。例如,测定蒸汽压实验、热量计实验等,都是很好的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