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技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硕士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计算机技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肖秀荣系列(包括1000题、历年试题及知识点手册)——1000题搭配专用的红宝书来操练,做完后紧接着通过历年真题继续深化(据说每年都有重复题目,你们都清楚)。至于知识点,就是需要大量背诵,特别推荐2014年那本小册子,它将选择题与大题分门别类,非常符合我的学习习惯,使用体验极佳。对于政治主观题,我个人坚信肖四必须深入背诵且熟练掌握,因为肖秀荣教授的实力毋庸置疑,就算没预测到原题,你记忆中的素材依然能派上用场。不过,别只寄希望于肖四,在考试前的一个月,每天留出一小时去记忆其他来源的大题资料,例如徐涛老师的课程,今年我就额外背诵了一些关于十九大的专题和其他专题内容,即使记得不全,在考场也能灵活运用一点半点。
考研数学方面:
从去年三月起,我购买了几本权威教材: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清华大学的线性代数由居余马编写,还有浙江大学的概率与统计,同时搭配相应的课后习题解答手册。复习策略是逐章学习,边读边抄写关键概念和公式,并设立专门的笔记本解答课后题,遇到难题或疑惑便记录在记概念的本子里,当然解题笔记本与笔记本来回切换。这个阶段持续了约两个半月。随后,我开始做《660题》,但实际上并未完成,只完成了所有选择题和一半的填空题。这一步骤可能会令人挫败,因为错误率很高,但要坚定信心,这只是起点。你可能会忘记很多知识,但查阅之前的笔记能迅速回忆起来。六月初到月底,我暂停考研复习,专心应对学校的期末考试。七月初回家,购入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每天投入至少四小时,注重理解概念并灵活应用,花了二十多天初步通读了一遍——重要的是仔细阅读和做题,有感悟的话可以旁注。八月十五日返校,那时我仍在进行第二次高数复习,但这次对线性代数的重点转向了现代讲义内容。建议将课本中总结出的规律性知识点标记在空白处,便于日后查阅。九月初,第二轮全书复习完毕。这时,由于之前的基础,看全书并不吃力,但知识点繁多,需要通读,接下来的阅读会更流畅,只需集中精力巩固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目可挑做标注过的部分(即错题或难题)。十月初,趁着国庆假期,我开始做2002年至倒数两年的数学真题(使用陈文灯版,因其试卷形式有助于实战感),许多题目不会做,通常早晨做题,下午核对答案。十一月初,我开始了400题的训练,每日一套,上午做题,下午对照答案,这个过程更具挑战性,但也更容易找出弱点。用了十天时间完成。解题方法是用一张白纸,中间画条竖线,左侧宽阔空间用于解题,右侧用于修正和核对答案。核对答案时,务必先理解答案思路,然后快速抄到右侧,思考的同时抄写,保持思维敏锐。起初,400题得分徘徊在及格边缘,但切勿气馁,这是弥补不足的好机会。接下来的几天,快速浏览了李永乐的历年真题(亲自做),之前做真题的经验使我在此过程中迅速,对于思路清晰的题目,仅需查看解题思路,大题尽量自己计算。此时(基于课本、全书、660题和400题的基础),解题速度已相当快,准确度是首要考虑的。你会意识到考试无非测试那些重点,而李永乐的真题集几乎涵盖了所有要点。此刻,复习全书变得轻松,只需随手翻阅,折叠标记重要的、薄弱的知识点,此时发现重难点已所剩无几。《超越135》我只是随便翻了翻,没来得及看完。花二十天整理《660题》的错题,大约十几页A4纸,中间同样画条竖线。这个过程依然繁琐,主要是梳理思路和反复记忆知识点,到最后只看这些错题就足够了。有人推荐《5+3》,但我没买,最后我只是回顾了做过的真题错题和660题的错题,最后两天做真题,感觉相当容易,估计分数可达145分以上。然而,这不是最终成绩,因此心态要平和。进入考场后,你会发现考试中的做题体验与平时截然不同,速度会大幅下降,所以备考期间提高做题速度至关重要,换句话说,知识点要牢固掌握。总的来说,我的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稳固基础(概括概念定理公式,做课后题,整理错题和重点题;适量做《660题》);全面复习全书(细致研读,不留遗漏,广泛做课后题并作标记);跃升进阶(真题总结、660题归纳、400题练习、《超越135》的高数和概率部分)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资料包括:便于携带的考研英语词汇书、英语真题集、完形填空练习、阅读理解和王江涛的作文教程。英语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培养语感至关重要。通过阅读,你能更好地掌握单词并提升理解能力。我通常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当复习课本感到疲倦时,我会切换到做一篇阅读或完型填空,定期进行翻译训练,并阅读作文以搜集一些精彩句式。我认为每门学科都需要一段专注的时间去深入探究,否则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它涉及到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等各种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动手实践,凭编写代码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这我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我也强调对算法的学习,如排序和搜索算法,这些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工具。
计算机网络则需理解TCP/IP五层模型,熟悉HTTP、FTP等协议,以及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我会凭阅读RFC文档来深入了解协议细节,并使用Wireshark等工具进行网络封包分析,以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操作系统部分,我主要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理解操作系统如何调度进程,如何分配内存,以及如何管理文件,对提升编程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我会凭模拟实验和阅读源码来加深理解。
至于数据库,SQL语言的熟练运用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如ER模型、范式理论,以及索引、事务等高级概念。我经常进行数据库设计练习,以提高设计高效、稳定的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每个科目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法,但我认为,无论哪个科目,理解和实践都是并行不悖的。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只有凭实际操作,真正内化为自有的技能。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也很重要,这有助于巩固记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盲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凭讨论和互相解答疑惑,能更快地进步。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研友,共享资源,共同探讨,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