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财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提前大规模准备政治考试并不理想,可以偶尔浏览精讲精练,练习一下1000题,初次尝试推荐使用铅笔。待到九月政治大纲发布,就可以抛弃精讲精练,专心研究大纲,最好是学一节做一节的1000题,以巩固记忆,否则容易遗忘。在做题过程中,对于频繁出现的重点知识,可以尝试记忆,为解答大题目积累素材。十一月的重点则是掌握答题策略,并确定一部分需要背诵的内容。概括来说,关键在于多做题。选择题部分,主要测试大纲知识点,小部分涉及时事。反复阅读教材,逐渐亲近并理解这些知识,之后针对重点进行记忆。后期可尝试整理每章的结构和要点,用大、中、小括号构建框架,以此辅助回忆每个知识点,这样就实现了从繁到简,再从简到繁的理解过程。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自我学习和总结能力。
考研数学方面:
9月份-11月份,我把三本书又做了一遍,同时在10月份也开始做真题了,一般就是三四天做一套真题,做完后认真分析,并且在空余时间继续刷那三本书和660题(百刷不厌,最后刷的时候就只做错题了)高数:建议以汤家凤为主,张宇为辅(不看张宇也可以)线代:李永乐(线代王无可挑剔)。看教材是为了了解最基础的东西,但是数学考试有它独有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做做针对性的辅导资料。用好数学的教材,有的放矢,照样能考满分,时间、精力很宝贵,必须把它放在最有效的地方。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难易适中,题目总结的非常好,题量也合适。我认为这本书最好做3遍以上.后面的时间就是买模拟卷做。模拟卷的质量感觉一般,最重要的还是真题!真题!真题!我还有个本子记得都是共识,考试前两周每天背一遍公式。
考研英语方面:
大二上考过六级之后,已经有四年多没碰过英语了,状态全无。幸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真心不爱背单词,背得没有忘得多,积极性必然会被打击到,所以我用一周内的零碎时间简单背了一遍张剑黄皮书的单词薄本之后就再也没背过单词(并没有记住)。事实证明,考前查的各种经验贴上几乎都会写的什么单词要一直背、每天背,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较重要,而我的方法很简单——研究且只研究真题,不过一定要足够细致。买了两套张剑黄皮书(1997-2004年,2010-2017年英语的两套真题,前者打基础,后者练技术),刚开始做题特别挫败,觉得文章似懂非懂,做题五道至少错三道。之后我把1997-2004年、2010-2017年英语的真题文章都重新排版整理成了一堆word文档,每行文章之间空出两行富裕,然后全部打印出来,按年份用曲别针装订好。之后先做题、对答案,然后拿出对应年份的真题文章A4纸,对照着张剑黄皮书上的段落翻译以及重点单词释义,仔细研究每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用红笔标出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单词意思,用蓝黑色的水笔翻译每一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英译中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理解文章、提高语感、练习翻译(英语的翻译完全不用练,翻译完所有年份的文章之后翻译模块666)。这个过程刚开始会有点小痛苦,毕竟文章虽然不长,但每年也有六篇文章要翻译呢(阅读4+新题型1+翻译1)。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这两部分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框架。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如消费者如何选,企业如何生产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等。对这两个部分,理解和记忆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供求曲线,消费者剩余,边际效用,GDP,失业率等。
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是学习经济学的关键。例如,AD-AS模型,IS-LM模型,这些模型帮助理解经济活动的变化如何影响价格水平和产出。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自己构建模型,凭图形来辅助理解,这对我非常有效。
再者,实证分析和政策评估也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你需学会如何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比如政府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这部分需结合案例学习,多阅读相关文献,培养自有的批判性思维。
对数学和统计的应用,虽然这不是所有经济学科目的重点,但在财政学中却很重要。你需熟悉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处理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这不仅能帮助你深入理解经济学理论,也能为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是提高的关键。我建议定期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这将有助于你适应考试的风格和难度。参加讨论组或者研讨会,与其他考生交流,你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