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东南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考试大纲》里只有章节各层的标题,没有对知识点的具体阐述,只是告诉你一个考试范围,但因为它是官方出的考试复习范围,是最权威的东西,所以一定要用。在看肖《精讲精练》的时候把《考试大纲》放在旁边对一下,哪些知识点今年删掉了,哪些是新增加或调整的,删掉了就不用看了,新增或调整的要找来补充进去。《考试大纲》配套的《考试大纲解析》里面有具体知识点阐述,不过因为有了《精讲精练》就觉得没必要再用这本了,只要把大纲新增的内容想办法补充一下就好。 政治这玩意江湖流传的所谓太早开始不好是指你牺牲了其他科目时间太早看政治不好。考研政治确实和高考不太一样,2010年以后50分分析题全部以当年所开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重要党报评论为材料作答,.所以政治复习开始早了,确实抓不到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太早开始,选择题历年还是偏重基础(今年除外),不是靠蒙的,所以是要下功夫的。在用书方面,肖秀荣全套就行,肖秀荣每本书都有具体的时间表,告诉你啥时间买啥书,但其中有一本是个例外,就是那本最基础的课本,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实在太厚,一般人看了记不住,记了再回头看也来不及了,我室友是典型理科生,看这个就耽误了不少时间。任汝芬的《序列二》可以考虑,基础知识一定要看好,尤其是毛概近代史里的死知识点一定记住,马哲有点难度对于理科生,可以参照我资料里的视频结合课本学习,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做10分的马哲分析题是没问题的。其他的用肖秀荣就可以了。另外,最重要的一本书《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等到9月中旬出,那本书是一定要买的,但怎么看很有门道,那本书字极其密,一般人都看不好,所以如果你记忆力不太好的话是不能字字背的,一个月时间一定要看完第一遍,首先你要着重背黑体字,小字部分当选择题来记忆,对着1000题背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等到冲刺阶段题目不够情况下,可以考虑蒋中挺或石磊的习题,任汝芬的就不要再用了,肖秀荣习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太死,和真题风格不太一样,但又不能不用,12月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都要反复背诵,以此作为考试的答题模版。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高分指南》是个不错的选择,它涵盖了多种题型和丰富的解题策略,虽然有些难题,但总体上不影响复习进度。相比之下,《数学分册》较为基础,如果数学底子不是特别薄弱,可以不必考虑。数学注重的是技巧而非海量练习,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完成《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后,你应能牢固掌握大部分知识和技巧。接下来,挑选一些习题来实践和稳固你的方法就足够了。我个人后来尝试了陈剑的《考前冲刺》和人大的《数学精选500题》,感觉成效平平,主要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建议主要还是以前两本书为重心,遇到例题先尝试独立解决,然后再查阅答案。至于真题的价值,无需赘言,大家都清楚。我在考试中只因看错题而失分,所以在考试时务必仔细审题,特别是处理充分条件判断题时,切勿急于求成,这是惨痛的经验之谈。
考研英语方面:
我使用的资料包括:便于携带的考研英语词汇书、英语真题集、完形填空练习、阅读理解和王江涛的作文教程。英语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培养语感至关重要。通过阅读,你能更好地掌握单词并提升理解能力。我通常利用零碎时间记忆单词,当复习课本感到疲倦时,我会切换到做一篇阅读或完型填空,定期进行翻译训练,并阅读作文以搜集一些精彩句式。我认为每门学科都需要一段专注的时间去深入探究,否则学习效率会大打折扣。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作为一门深入探讨光的行为和性质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在备考期间,我发现理解和掌握光的波动性、粒子性和量子特性是基础中的基础。比如,电磁波理论、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基础知识,是理解后续复杂光学现象的关键。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仅要,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图像。
量子光学部分,如光子的概念,激光原理,以及非线性光学效应,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这部分需有扎实的量子力学基础,对实验设备和实际应用有所了解。例如,了解激光器的工作原理,能帮助理解如何实现光的放大和调控。
光学在信息技术、光纤通信、半导体器件等领域中的应用也常常出现在试题中。这就要求在学习理论的,关注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进展,例如光纤的传输特性,半导体激光器的设计等。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每一章的学习结束后,尝试构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整体认知。多做题,尤其是历年真题,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度。光学有很多定量计算,需熟练运用公式,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实践操作同样重要。条件允许,尽量参与实验室的工作,凭动手操作加深理论理解。例如,凭搭建光学实验,直观感受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这对理解和记忆抽象的理论非常有帮助。
光学是一门需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课程,遇到难题不要怕,是要积极寻找解答,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教老师和同学,都能帮助你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