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块我真是有发言权,虽然政治拉分不大,但是容易拖后腿,政治建议出了大纲后开始复习,大纲大概九月中出,出了后,请迅速购买,时间宝贵。然后仔仔细细的看一遍大纲,我当时规定是每天看30页,第一部分马原比较难,每天二十页,争取每句话都看到看懂。看完之后,开始做配套的1000题(每天同步做)。做完对答案,把每道题和每道题的解析再看一遍(心里默记),特别是错的题在大纲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虽然后面你不会再有时间看大纲,但是画得过程就是记忆。总之,你从复习政治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开始记忆,千万别拖到最后。看完大纲做完1000题之后大概就到10月中旬了,对,我之所以这么计算每天看的页数,就是掐准复习的节奏。接下来就开始找一本类似1000题的练习题了,个人推荐的选择有大纲解析配套的习题册或者风中劲草。这次就可以快速刷一遍题了,刷题就是记忆,重要的事说一遍,做错的题一定要返回大纲或者看解析弄懂。大概十一月上旬就可以结束刷题了,十一月非常关键,因为你要再刷一遍1000题,看一到两遍风中劲草背诵版知识点,做完肖秀荣八套卷,看一遍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十二月就是题海战术,把所有你能找到的模拟题都买来做,做选择题,最重要的当然是肖爷爷的四套卷。考前两周开始背四套卷大题,开始背不住没关系,反正你在考试前一定要背熟,不然你就别睡觉了,通宵背。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贴士,我喜欢找重点,不喜欢做无用功,所以我会找几套比较重要的不同机构的模拟题放在一起对比,看看大题重合率,重合率高的一定是重点,没有重合的一定不要放弃,不然就有可能掉坑里。因为去年就反押题了,我记得当时四套卷里只压中了一道题,但是我非常幸运的发现其它题曾经在某地看过,记得大概的知识点。所以,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训练过目不忘的本领,没有重合的题至少要认真看两遍,有个印象,万一考到呢。对了,考前一定要再复习一遍时政小册子,因为感觉对选择题帮助很大。最后说一下我的政治复习时间,12月之前都是一上午,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12月会适当延长,至于延长多少看个人的进度,主要是要协调好每一科的时间。
考研英语方面:
除了实际的试题之外,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搞定那150篇文章,遇到陌生的词汇就抄下来去熟记。坦白讲,尽管我购买了红宝书,但实际上我没有真正去背,没错,你没听错,那些单词我一次都没有刻意去记。当然,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只是我个人不太适应单词书的记忆方法,而且我觉得这种方法太过耗时。我的策略是记录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新词汇,而这些大多来自真实的试题。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左边列出英文生词,右边对应中文释义。每天我会抽出大约二十几分钟来温习,第二天则只看英文单词,尝试回想其中文含义,如果想不起来就瞥一眼右侧的解释。这样反反复复,我觉得这对于应对考试已经绰绰有余了。英语学习强调的是积累,既要大量记忆单词,也需要通过做题将学到的单词应用到理解全文和句子中。因此,英语复习应该是贯穿整个考研阶段的过程,积累是其中的核心关键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高等数学,它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语言。我在备考期间,特别注重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这三个部分。微积分是基础,理解和掌握极限、导数、积分的概念及其应用至关重要。例如,物理学中的运动学、动力学问题,往往需用到微分方程求解。线性代数则帮助处理多维问题,如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就是复数空间的向量。概率统计则在统计物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理解随机变量和分布函数对解析复杂系统行为很有帮助。
对量子力学的学习,我首先要强调的是要理解其哲学基础——测不准原理和波粒二象性。这需深入理解薛定谔方程,它是描述微观粒子状态演化的基础。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的两种表述方式也需熟练掌握,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量子世界的本质。解决具体问题时,如能级计算、光谱分析等,常需用到角动量理论和态矢表示法,这些都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工具。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做题与理解并重。理论知识需凭大量的习题来巩固,但仅仅会解题还不够,更要理解每一步背后的物理意义。我常常在完成一道难题后,尝试用自有的话解释整个过程,这样既加深了理解,也能发现自有的盲点。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费曼的《量子力学讲义》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原理》,这些书籍帮助更深入地理解量子力学的本质。对高数,我推荐斯特林和汤普森的《数学方法》,其中许多例子都直接来源于物理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