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准备在10月1以后,用书是红宝书和肖1000题,感觉这两本搭配很好。红宝书很多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争取1个月搞定,还要结合着做肖1000. 前面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的题目我认为大家还是多做一些。因为单纯靠看书去理解那些观点、概念(太抽象)很有难度,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大家理解起来会轻松些。对于习题,我觉得在基础复习阶段没必要做“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这两部分在后面模拟题中会出现很多,内容涵盖了常考点。因此,“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的复习最划算的是放在做模拟题阶段。做了一定量得选择题后,大家就要把重心放在“时事政治”知识点的积累和练习论述题上了。到这个时候,学校书店会有很多有关“时事政治”的参考书,大家随便选一本应该对当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时事与政治”看完后离考试大概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急躁,大家需要做的是每天早上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背“考点识记”(或类似资料),坚持下去,争取把这类资料上指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过一遍、在脑海里留个印象,这样在做大题时才能靠边、踩点。说起大题,大家刚开始时肯定很担心,心理没谱!我当时就是这样,考前从来没有训练将五个大题做完过,做大题时一般只是写一下要点,而且写的那些要点中只有一两个和参考答案对的上。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抗过来了。实际考试时,我一个大题只写了一点点。对于考研,很大部分考的就是心态,要有必胜的信心!等大家做了一定量的哲学方面和“毛思和中特”方面的大题后,就要时时关注书店的模拟题了。我建议大家买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其中要重点看肖秀荣的四套题,特别是那上面的选择题,当然了,大题也很重要。若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下序列四上面的大题。模拟题过完后估计离考试只有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就要抢记一些知识点了,也就是狂背!到考前几天大家把以前背过的一些东西再看一下就行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写作能力还可以,我觉得考前一定要亲笔练习,不能想想思路就完事。不少同学都喜欢在后期背范文,这个因人而异,我去年也背过一些,但是效果不明显。我从9月开始每周写5篇左右,12月抽出几天把这些作文按主题整理一下,这样就可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写作思路,越写越得心应手,否则别人的范文背来背去也成不了自己的。以前用过《考研1号英语写作160篇》,里面所谓的范文其实很不好,后来发现王江涛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还行。最后,英语是一定要多做几次模考的,比较好的模考题是曾鸣、张剑的《考研英语最后预测5套题》。模考一是为了把握时间,英语考场上时间很紧,二是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一边节约时间、发挥优势。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等数学,它是理论物理学的基石,无论是微积分、线性代数还是复变函数,都是构建物理模型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在复习时,特别注重了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极限、导数、积分等。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非仅仅公式,能帮助深入理解物理问题。对抽象的线性代数,我建议凭解决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例如用矩阵解物理方程。复变函数则需理解其解析性和周期性,这对理解和应用薛定谔方程至关重要。
量子力学,这是现代物理学的瑰宝,它的神秘和深奥人着迷。在准备这部分考试时,我首要任务是掌握波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函数的性质、薛定谔方程以及不确定性原理。粒子在势场中的运动,如谐振子和氢原子模型,也是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量子力学的测量理论和态叠加原理也需深入理解,它们是解释量子现象的核心。
学习这两门科目,我坚持“理解优于记忆”的原则。我经常尝试用自有的话去解释复杂的概念,或者将数学公式转化为直观的物理图像。我还利用各种资源,如教材、讲义、在线课程和模拟题,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也有助于激发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在量子力学中,我常常做实验模拟,这我对量子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对高等数学,我会选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数学与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