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大纲解析是九月中旬出来的,我大概是十月份才开始看政治的。政治的资料我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一,感觉还不错。另外就是做题了,我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和任汝芬的2000题(序列二),都做完了,错的离谱。序列一我就看了一遍,然后就是看做题里做错的选项,这些看了我很多遍,后期的下午时间,我基本都在看政治,序列二也很坑爹,没有答案解析,只能自己胡乱猜,劝大家最好别买。 政治的大题我直到12月底还没有开始背,直到考研前几天,我才把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看了一遍,任汝芬的四套题感觉不咋样,我就把肖秀荣的四套题的大题背了一遍,留了个印象。关于资料。除了大纲和肖秀荣的全套资料以外,包括1000题,八套卷四套卷,此外冲刺期我还买了蒋中挺的五套。肖秀荣1000题我过了四次,这样下来我的基础部分是很扎实的,后期所有的模拟卷子我基本是十分钟搞定客观题。
考研数学方面:
高数同济的课本先来一遍吧,然后看李永乐的全书或者是张宇十八讲,然后线代课本来一遍,然后张宇线代九讲。主要是掌握做题技巧思路方法。大概这样循环两三遍之后,知识框架也搭建完整了,该记得公式思路方法也都记好了的。记不好的再来一遍!!!然后真题演练,模拟题测试(张宇的模拟试卷真心不错),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我想已经复习好几遍了,是时候放大招了,细细思考为什么题是这样出的,为什么这样出,应该这么办,要注意什么。摸准了命题人的思路,此战必赢!然后10月份开始做真题,刚开始做可能很多知识点都忘记了,但是这正是第一轮的查漏补缺,一定要做好错题的整理。可以买两个老师出的真题,做两遍,而且每个老师给的解题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拓展一下思路。11月中开始的模拟题推荐李永乐的6+2和高教版的五套题。到12月份的时候,会有合工大的试卷出来,有时间一定要做,基本上每年都有原题出现。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词汇时,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单词书籍虽样式各异,实质内容却相差无几,毕竟研究生考试要求的词汇量是统一的。我当初选购的是《考研英语词汇》的正序版,后来又与同学互换使用了乱序版,分别进行了背诵。词汇好比英语的基础框架,缺乏足够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将难以开展。这个过程确实单调乏味,需要自我毅力来支撑。实际上,你可以提前开始,比如在大三下学期就着手记忆单词。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词汇后,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英语真题,从而初步了解其出题风格。坦白说,我对英语的复习投入是最少的,每天只坚持做两篇阅读并记忆一些单词。虽然我的英语水平并非顶尖,但成绩却让我深刻体验到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的道理。准备得越充分,得分的可能性越大。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作为微电子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喻。它涵盖了从能带理论到载流子输运,从PN结到MOSFET等核心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能带结构是关键,包括价带、导带、禁带的理解以及类型半导体的区别。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需扎实的量子力学基础,复习初期应把这部分知识巩固好。
载流子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也是重要的考察点。了解自由电子模型和玻尔兹曼统计,理解温度对载流子浓度的影响,以及如何计算漂移电流和扩散电流,这些都是常考题型。载流子的散射机制,如电离杂质散射、晶格振动散射等,也需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再者,PN结的形成原理及其特性,如PN结的击穿现象、单向导电性,以及二极管的工作原理,都是半导体物理的重要部分。MOS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如MOS电容、MOSFET的阈值电压、沟道形成等,也是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关键。理解是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半导体物理的内在逻辑,应对复杂的计算题;记忆则需凭做笔记、画图等方式,将关键知识点牢记于心;实践则是凭做题来检验和巩固所学,尝试做一些历年真题或者模拟题,这样既能熟悉题型,也能提升解题速度。
,多参与讨论,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每个人都有自有的理解和思考,相互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帮助更全面地理解知识点。
保持好的心态也很重要。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耐心,坚持不懈,自己一定能够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