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大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西南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也许大家觉得我这么低分就不用说了,但是我对政治的复习还是相当有见解的。我是从8月份开始每天坚持五个小时以上看政治的,肖秀荣的书我全套都用了,今年选择错的太多,对了下网上的答案,估计二十分吧,所以说想要政治高分,选择是关键,选择你就看看别人的建议吧,我政治素养不好。大题应该是32,这个分数应该不少了,大题要注意答题方法,绝对不是考前把肖四,蒋五背下来就行,需要把背的加上所给的题目进行结合,抄些材料也是必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一门会给人成就感也容易打击人的科目,想学好数学必须肯钻研,不能浮躁,而且专注度要高,勤于复习反思。9月开始看课本,10月20号开始做真题,大约5天做三到四套,剩下的时间用来整理错题并温习相应的知识点。我把30年的真题都做完了,如果时间不够的可以从九几年的开始做,毕竟前面那几套相对容易,和现在的真题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模拟题我做的很少,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到考试前几天我还是在看真题中的错题,我的建议是真题为主,把真题吃透弄懂就能够拿一个不错的分数啦,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做一些模拟题拔高。在做真题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做题顺序和针对性,在考试当中用最快的速度拿下这几道题。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人说真题要做2~3遍,这个因人而异。我做了第一遍真题以后把答案都记住了,所以可能没什么意义。不过可以练练新题型,练练翻译,关于这两种题型的做题方法,网上有很多,可以搜一下,不难。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关于考研英语的学习,上面也提到过一些。我主要是吸取了几个前辈的经验,加上我自己的特点做的。背单词实在是一个大问题,那时候我也努力过,基本上看了一两遍吧,后来也买了张健的那个大黄本。买两套就够了,虽然说你要多做几遍,可是时间真的不太够用。我每天的时间用来学习的也不是太多,相比较而言。只做真题,多做几遍,这是经验一。第二就是按专题来做,我是先做的翻译,然后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然后是完型,最后是作文。每个专题做完都要总结,总结比做题重要,做题才花多少时间啊,最重要的是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搞明白,文章结构和思想搞明白,题目的类型以及应对方法都搞透。还有,我前面说有个学弟给了我11年新东方的录影,那个就是按专题讲的,你可以先看每个专题的录影再做题,也可以做完了再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我那时候这两种方法交错使用,看情况而定。常常走在路上思考你的复习方法是不是要调整,这点也很重要。英语大体就是这样,出效果很慢是英语的特点,不过要坚持。大家博取众长吧,多看看别人的观点,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还有,如果你英语基础不是太好,建议还是背背真题的阅读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必须牢固掌握的。这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供求关系、消费者行为、市场结构、经济增长模型、货币政策等。这些知识点在本科阶段可能已接触过,但在考研中需更加深入理解和应用。例如,理解效用最大化理论、理解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以及如何运用IS-LM模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数学工具的应用是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基础,尤其是微积分,它是经济学建模的重要工具。你需熟练掌握边际分析、最大化问题的求解、弹性概念等,并能将其应用于成本收益分析、优化问题等实际情境中。对矩阵论和统计学,要理解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如多元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再者,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关键。产业经济学涉及到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你需关注最新的经济动态,比如国际贸易争端、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发展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论述题或案例分析的素材。阅读经典经济学文献和经济学家的文章,能够帮助你理解和应用理论,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策略也非常重要。建议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定时定量地复习和做题,保持持续的学习状态。定期进行模拟测试,评估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强化。不要忽视历年真题的价值,它们能你熟悉出题风格,了解考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