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教育学部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仅列出章节层次的标题,并未详细解释知识点,但它划定的考试范围具有绝对权威性,因此必须参考。在阅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时,可对照《考试大纲》查看哪些知识点已被删除,哪些是新添或修改的。删除的部分无需关注,而新增或改动的部分则需寻找相关资料补充。虽然《考试大纲解析》提供了知识点详解,但由于已有《精讲精练》,通常没有必要额外使用,只需重点关注大纲新增内容并设法补充即可。
关于政治复习,坊间流传的过早开始不利的观点,主要指的是不应过早投入而导致忽视其他科目的学习。考研政治的确与高考不同,自2010年以来,50分的分析题均基于当年的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等党的重要论述。因此,早期复习可能难以找准重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提前开始。选择题历来重视基础(今年情况特殊),需要认真准备,而非依赖猜测。书籍推荐上,肖秀荣的全系列足够,他的书籍都会提供购买时间表,但请注意,他的《知识点提要》过于厚重,一般人难以消化记忆,建议考虑任汝芬的《序列二》。务必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特别是毛泽东思想、近现代史中的固定知识点。马哲对理科生来说可能较难,可以通过观看我的资料中提供的视频辅助教材学习,我也有个人的学习框架,足以应对10分的马哲分析题。其余部分仍推荐使用肖秀荣的书籍。
至关重要的是,《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在9月中旬发布,这本书必须购买,但如何有效阅读是一大挑战,由于文字密集,不适合逐字背诵。如果记忆力不佳,应确保在一个月内完成第一轮阅读,重点记忆加粗字体,小字部分当作选择题处理,配合《1000题》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到了冲刺阶段,如果题库不足,可以尝试蒋中挺或石磊的练习题,但不再推荐任汝芬的,因为肖秀荣的习题较为刻板,风格与真题略有差异,但仍不可或缺。12月推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应反复背诵,用作答题模板。
考研英语方面:
我重点说下作文吧,9月开始看王江涛的作文书,然后先看历年真题的作文,有时间我就先自己写然后再看王江涛的解析,时间紧的时候我就直接背,但是我不是通篇全背。我会先把这些历年真题的类型归类,然后积累并背好词好句,等要考试的时候每个类型背了一个模板以及小作文的大致通用模板。其实作文要想拿高分还是重在积累,判卷老师看的卷子多了,你要是只会写模板不会给高分的,平时看到阅读里的好句子也可以积累,在套用模板的同时写出自己的风格。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教育综合”,这是一门涵盖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科目。在复习时,我建议首先要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了解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例如,教育学原理中的教育目的、教学方法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生心理发展等;教育史则需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关注当前教育热点问题,如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论述题的切入点。理论联系实际是关键,尽可能将所学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去思考和分析。
“教育实践与方法”更注重实践操作和教学技能。你需深入理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程评价等基本环节,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术,比如PBL(问题导向学习)或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模式。我会推荐多阅读优秀教学案例,从中学习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及如何评估和反馈学生的进步。模拟教学也很重要,找机会在真实或虚拟环境中试讲,不断反思和改进自有的教学技巧。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深度阅读和笔记整理非常有效。对每一本书、每一篇论文,我都尽量做到精读,提取出核心观点,形成自有的理解。定期进行知识回顾,凭制作思维导图或做练习题来巩固记忆。对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寻找相关研究或者教老师和同学,凭讨论深化理解。
我想强调的是,虽然考研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但不要忘记寻求支持。参加学习小组,互相答疑解惑,既能提高效率也能缓解压力。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息,这对持续高效的学习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