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因为我是工科的学生,对政治这门课不感冒,政治课也基本逃光,不过我比较关注时事,没事的时候喜欢看看报纸,看看新闻。政治我是从9月大纲解析出来后才复习的,我选择的参考书就是大纲解析,还有强化辅导班的复习资料。有人会问问什么不选任汝芬系列那?其实任汝芬的书我也看了很多,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我觉得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到自己拿手的科目上让他给自己增分,在自己薄弱的不感冒的科目上用适量的时间不拖自己后腿就行了。 虽然大纲解释全是字,没有什么重点,但对于我来说也是它的优点之一。我喜欢在复习的时候自己钩钩画画,把我自己理解记录在书上,这样我才会更了解各章节的结构,更利于建立知识体系,带着自己的思想去复习,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再配上强化班阶段的老师总结的重要考点,让自己既能平均用力,又能有的放矢。
考研数学方面:
从四月初我启动了李永乐复习全书的学习计划,并且反复研读了五到六次。这本书堪称经典,特别注重基础知识。虽然泰勒公式的章节我没深入研究,因为我认为这个知识点不太可能在考试中出现,而且我自己在这个方面确实较弱,担心会因错误而失分,所以我决定跳过了这一部分。对于书中的证明题部分,必须沉下心来仔细思考。最初,每道题都会让我感到困扰,甚至有些沮丧,但只要坚持多做几次,就能逐渐理解证明题的内在逻辑。今年的考试中,证明题与全书中的题目相似,难度也不大,我成功解答了出来,深感之前投入大量时间复习证明题是值得的。
我还有一本错题集,它是配合全书使用的,其中包含了我认为很有价值的题目以及我曾经出错的问题,即使重复犯错的题目我也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重温一次。今年的填空题最后一道与我之前的错题颇为相似,那种熟悉的感觉让我静下心来解题,最终选择题错了一道,实在是无能为力,不过填空题全部正确。我想这归功于我平日里专心致志地做全书练习。无论做题多少次,我都不提前看答案,尽管有时非常想看,但我总是等到完成后再查看,否则练习就没有意义了。
考研英语方面:
单词:整个考研英语复习下来,感受最深的是单词绝对不能小看。有的同学闷头研究阅读技巧、语法规则,背诵文章,我承的应对方法,也不再害怕。英语真题六天一套,最后留了套去年的12月份做的。找点碎片时间背背作文,比如晚上睡觉前啊,不想学的时候啊,几天背一篇就好啦。如果感觉作文比较弱的,就每天固定拿出时间背作文。英语进度因为十月份换学校很拖沓,大家可以提前做多做几遍,有些人说分析英语真题很有用,多做几遍很有用,我只做了一遍真题加一遍阅读,不是很清楚啦,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啦。翻译题型我认为不用单独练,在做阅读的时候就练习了,单词量也很重要。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海洋的物理性质,需理解海洋的温度、盐度分布,以及海流的形成和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需具备一定的地理和物理学基础,也需凭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例如,了解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影响全球气候的。
海洋化学部分主要涉及海水的组成和化学过程,包括溶解氧、碳酸盐平衡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记忆并理解各种化学反应和平衡关系。理解这些化学过程如何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再者,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中的一大亮点。要掌握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尤其是对珊瑚礁、深海生物群落的理解,能帮助更全面地认识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是关注的核心。需理解海洋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分布和开采技术,也要关注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学习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大家以教材为基础,辅以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进行深化阅读。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理解力,也能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帮助熟悉考试格式,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