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南京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选择题占到一半,重要性不容忽视。这次考研,我在10、11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点攻选择题。这些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基础知识,每年变化不大,所以用去年的书也没关系。一共10来本电子书,我把其中的选择题都做了,每天1~2套。不熟悉的知识点,做完后一定要回归书本,看书里原话是怎么讲的,易混淆的和自己常错的知识点简单地背一下。第一遍背可能很痛苦,但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做题的质量有所提高。由于是电子版,我就把自己所有的错题都分门别类地复制粘贴到一个word文档里,以便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重在实践,我主要用的是张宇的《高等数学十八讲》以及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来提升技能。此外,我还做了《660题》、《真题大全解》以及其他一些模拟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具体名字有些模糊)。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心得与教训。数学的核心是领悟,对于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尽管分为六个部分,但实质上它们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在学习时,整合和比较是非常关键的步骤。遇到数学中的难点,起初我倾向于暂时搁置,但后来发现这样问题堆积如山,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向老师求解。
考研英语方面:
我仅专注于近十年,即2010至2020年的阅读理解真题,这部分内容我重复做了两次,而其余年份的真题则做了一遍。我的步骤如下:首先,我会设定时间限制独立完成四篇阅读(初期允许适当放宽时间)。接着,在随后的四天里,每天深度剖析一篇阅读。这其中包括精细阅读每篇文章,将所有生词、短语及复杂句子记录到笔记本上,同时通过笔译或口译全文来提升翻译技能(这样就不需额外安排翻译练习的时间)。我还会详尽研读紫皮书中提供的文章解析和题目解答,并利用零散时间反复查阅个人笔记。考研阅读的答题策略是关键,有些可以从紫皮书中获取,但有些仍需你自我归纳提炼。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是一门涵盖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它要求对地球的结构、演化、动力机制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有全面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理解地球的四大部分——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的基本特征和相互作用至关重要。深入理解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冰川时期、大氧化事件等,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
对岩石和矿物的识别,需掌握基本的显微镜观察技巧,并能按其形态、颜色、硬度等特性进行分类。地震波传播原理和地质年代测定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它们帮助解读地球内部的秘密。
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也是考试的重要部分,要理解全球气候模式,包括季风、洋流、厄尔尼诺现象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需关注,因它们反映了地球科学的社会责任。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非常重要。先从宏观角度把握整个地球科学的大纲,再逐步细化到每个子领域。实践操作,如实地考察或实验模拟,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多阅读科普文章和学术论文,既能拓宽视野,也能提高专业素养。
定期做题和复习也很关键。凭做历年试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找出自有的弱点并及时补充。复习时不仅要回顾知识点,还要尝试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