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福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福州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并未在政治学习上投入过多的时间,从十月才开始着手准备。初期的一个月,我每天分配了两个小时,后期增加到每日三小时。我选择的是肖秀荣老师的一系列产品,尽管全套购入,但实际上用到的并不多。购买过多的资料书籍并随意混用,只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往往得不偿失。风中劲草这套书内容很精炼,但对我来说略显枯燥,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并不适合基础较弱的同学,不过这因人而异。我一直没能坚持使用,却又因其实用性而舍不得扔掉。最终,我主要依赖肖秀荣的1000题,并配合其知识点提要进行复习,同时,肖8和肖4也是必不可少的。去年肖8的质量很高,在最后的冲刺阶段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当然,肖4更是每年都要做的,因为它常常能押中题目。对于政治复习,每个人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制定合适的计划。
考研数学方面:
暑假期间的强化,高数十八讲和线代九讲很认真的第二次研读,后面做了张宇的1000题(最痛苦,最难熬,也是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你们做了自然明白)。十月份开始自己模拟数学考试,上午模拟,下午三个小时总结做过的卷子,重难点一步步的查漏补缺,一直持续到考试的前一天。同时跟着老师上课,学了不少做题的技巧和套路,还记了两大本笔记,我把笔记奉若至宝,因为它涵盖的面非常全,几乎是360度无死角,各种方法都很经典,方便你打开思路,当然,这都是后期我做真题的时候的感触了。有同学十八讲做了四五遍,我倒没有做那么多次,只做了三次,每一遍都是新感觉。只要你在学,就一定会思路慢慢的都打开。之后就是十月份的模拟,张宇的真题和八套卷,四套卷。在此就提一个事情吧,就跟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不能停,每天雷打不动三个小时做数学,卡点,时间一到立刻停笔。这个习惯从十一开始就一天也没断过。真题就这样,做完一遍又一遍,总共做了三遍吧,各种考场心态都练出来了,当然你如果想达到这种水平就必须把数学模拟真真正正的当回事。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还行,不过考出来这么多分,我也很意外,比较幸运吧。英语方面主要工作是背单词,做真题,自己整理作文模板。首先背单词从大三寒假开始的,刚开始用的是扇贝,背了100多天,不想用了,就背书了,用的是红宝书,背了10好几个单元,之后就陆陆续续背的。英语真题方面从暑假开始做的,本人自觉网上写的经验不太适合自己,所以我就光做了做阅读,刚开始做的时候错8,9个,后来慢慢的错到7,8个,再后来就错到5,6个,再后来做就一直这水平了,上不去了,到了瓶颈。慢慢的发现阅读错到3,4个了,再到后来,错到1,2个,感慨老师教的方法真厉害。保持这个水平后到后期就每天做一两篇,保持手感。搞定阅读后,考试前两周,6级前夕,跟着老师上作文冲刺班(独峰考研的),老师给了好多句子,我就开始整理,第一段怎么写第二段怎么写,第三段怎么写。总共整理了3套模板,包括无形社会话题正面,无形社会话题反面,有型社会话题,后来嫌三篇比较多,就减到两篇,正面,反面两篇。考试的时候考行动,正好用上,自己写了写第一段,后面的换换单词,基本全用上。整理作文模板期间,就开始了剩下题目的学习,先把最简单的新题型搞定了,之后搞了搞完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基础理论。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如消费者选、企业生产决策等;宏观经济学则关注整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理解这两个部分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比如供求法则、边际效用递减、GDP计算、菲利普斯曲线等,这些都是考试中的常考点。
对微观经济学,我建议大家多做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凭分析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等)来理解价格决定机制,或者运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模型去解析消费选问题。
至于宏观经济学,理解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影响是关键。例如,理解财政政策如何凭改变政府支出或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以及货币政策如何凭调整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和经济活动。掌握IS-LM模型、AD-AS模型等工具,帮助你更直观地描绘经济运行状态。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我专业的特色,它要求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复习这部分时,我会把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应用于环境问题,如外部性、公共物品等,理解它们如何造成市场失灵,并探讨政策干预的可能性。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持续的阅读和思考非常重要。定期阅读经济类期刊和新闻,了解最新的经济动态和研究成果,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既能检验学习效果,也能帮助你在考试环境中找到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