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数理学院软件工程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提议在政治学习上投入的时间无需过多,对于文科生而言,从9月到12月的三个月内足以完成复习。理科生则可提前一些时日开始。复习策略主要是掌握知识点并进行习题演练。首先,理解并熟记知识点,然后通过做题来检验记忆,将错误的题目标注出来,并强化记忆。在最后一个月,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去做各大教育机构的模拟试题,再用剩下的半个月专心背诵模拟题中的简答题,这样的安排便绰绰有余。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参考资料,好的教材能助你事半功倍,以下是我强烈推荐的书籍:基础教材包括《风中劲草——考点》、《风中劲草——习题》以及《风中劲草——答案》;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题集有《蒋中挺最后四套模拟题》、《肖秀荣政治冲刺模拟题》和《任汝芬最后四套模拟题》。
考研数学方面:
坚实的数学基础不可或缺,同时,适度挑战性的训练也至关重要。我曾经吃过轻视考研数学难度的亏,由于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我在初试中险些崩溃……一旦掌握了基础知识,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练习。虽然海量刷题并非万能,但数学的确需要反复操练以达到娴熟,解题时才能思维流畅。我当时因为害怕模拟题的难度,天真地认为考试不会过于刁钻,结果在真正的考场上束手无策,最终数学分数勉强超过三位数,与他人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因此,只有稳固的基础加上充足的实践,才能在最终收获理想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一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复习计划,不论多忙碌,每日必修三小时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让我深感,一旦有一天中断,就会感到些许陌生。从四月起,我全力以赴地研究历年真题,精读每一篇文章,并每隔两天背诵一篇阅读。四个月里,尽可能多地背诵阅读,同时每天坚持两篇阅读训练。购买了胡敏的阅读书籍,但发现内容过于简单,与真题相比相去甚远,于是只完成了一半。我对词汇书并无兴趣,因此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有注释的词汇时才记忆,对于真题中不认识的词汇,我会亲自查阅并结合句子来记忆。经过两个月的两轮真题训练后,我转向专项练习,挑选了一本完形填空题目,五天内完成了20篇并进行了深度阅读。起初错误颇多,但随着练习深入,逐渐找到了做题的感觉。使用的翻译教材首先介绍了翻译技巧和关键知识点,配有十多篇高难度练习,我觉得这些比真题更复杂,句子和文章的理解颇具挑战,许多时候根本无法理解该如何翻译,每次完成都仿佛经历了一场星际之旅。花了两周时间研读这本书,结合解析,我获益良多。翻译专项结束后,我选择了针对长难句的书籍,由于时间限制,我专注于其中100多句话进行精读和深入分析,两遍下来,我对句子结构和翻译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由于每日持续做胡敏的阅读题,午餐时间我会边用餐边浏览星火的阅读材料作为休闲。到了十月份,专项练习告一段落后,我将每日的英语学习时间减至一个半小时,再次回顾真题,每天阅读一两篇文章,温习标记的单词、短语和句子,特别关注真题答案背后的思维模式,保持每天一篇新阅读的训练,同时也重温之前阅读中遇到的词汇。大约到十一月底,我开始专注小作文的训练,教师归纳了所有可能的题材,已考过的小作文我熟记于心,未出现过的则参照作文书熟悉格式,确保考试时能应对自如。十二月的前两周,我迅速回顾了一遍之前的完形填空和翻译,很多内容已经遗忘,如果不复习岂不是白费功夫?月底的最后两周,我将重心放在过去三年的真题复习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是基础。数据结构并非单纯的编程语言知识,它更注重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对每一个数据结构(如链表、数组、栈、队列、树、图等)的基本概念、特性以及操作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深入理解它们如何存储数据,如何进行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并能按实际问题选合适的数据结构。
动手实践不可少。理论知识虽重要,但只有凭编写代码来实现各种数据结构的操作,你真正掌握它们。建议使用一种熟悉的编程语言,如C++或Java,动手编写并运行代码,这将帮助你理解和记忆得更加深刻。多做习题,尤其是算法题,比如LeetCode、HackerRank等平台上的题目,提升实战能力。
再者,掌握常用算法。数据结构往往与算法紧密相关,如排序(冒泡、快速、归并)、搜索(二分、深度优先、广度优先)等。理解这些算法的工作原理,熟悉其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能够帮助你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做出明智的选。
分析和设计也是关键。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设计新的数据结构来解决问题。这就需你具备分析问题、抽象模型、设计高效解决方案的能力。例如,当你遇到一个动态规划问题时,你能想到用二维数组作为状态转移矩阵,这就是数据分析和设计的体现。
复习时,要定期回顾和整理,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你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写笔记,把学到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系统化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