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半导体研究所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参考书是肖秀荣那本1000题和风中劲草三套,肖秀荣的书说是‘1000题’,其实怎么也得有3000,所以也就是说这3000题加上风中劲草那整整一册书我全都做了一遍,合起来怎么也得做了4、5000道政治选择题。当然我当时在学时并不是追求数量,只是希望自己多见识一些题,而且这些题我做完一遍后的错题以及当时蒙对的题我都用笔做下标记,然后第二遍再做时专门做那些错题,第二遍又做错的再重点标记做第三遍,第三遍后第四遍……是的,政治的这两册题我做了近四遍,甚至马原那章因为难我做了更多遍…...所以政治的复习真的是问心无愧了,在当时的复习过程中也感觉良好,至于怎么就考了那么低的分数,真的只有声叹息了。政治要想拿高分选择题一定要抓住,选择题是考好的关键,尤其是多选题。所以,多练习还是有必要的,多看看答案分析,多想想出题人的思路。总的来说,政治复习应当要多练、多看、多想、多比较、多总结,知识面广对做对选择题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关注热点问题,也可多看看考研名师的微博吸取一些在做题中接触不到的热点。
考研数学方面:
由于基础知识薄弱,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模糊不清,我觉得单纯看一遍教材帮助不大。对于线性代数,我强烈推荐李永乐编写的那本红色辅导书,它概括得极其精炼。我在打牢基础后开始做这本书,一直持续到六月。暑假是关键时期,我进行了全书的第二轮复习,这时我才感到做起数学题来稍微轻松了一些,但仍需依赖辅导书的帮助。到了十月,我开始接触真题,梳理常考知识点并集中精力学习,进一步巩固概念。随后,我进入了模拟考试阶段,不再查阅任何参考资料,设定时间自我测试,以此发现不足之处。数学是考研的关键,每天都要坚持做题,直至考试前一天!另外,我还做了660题,这本资料专门训练选择题和填空题,题目难度较高,涉及的知识点深入而细致。如果时间紧张,可以选择不做。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在英语考试中占据主导地位,谁能征服阅读,谁就能主宰整个考试。这里我要着重强调英语真题的无价之宝,从备考初期直至结束,我从未碰过任何模拟试题,因为真题就是最顶级的模拟练习!(请脑补我再说三遍)首先,购入最新年的真题集(比如2013年至2015年),完成后再追溯到前几年(2005年至2012年),接着继续购买更早些年的(1997年至2004年)。我亲历了1997年至2015年的所有真题,总共做了大约三次。第一次全力以赴地做题,随后则是归纳教训,找出错误,审视理解过程中的误区,并牢记真题中的词汇。张剑出版的那套黄皮书相当出色,我全程依赖它,不过选择哪一套还得视个人情况而定。最新的真题尤为珍贵,别留到最后当作预测卷,关键的东西宜早不宜迟。即使年代较为久远的真题,尽管题型和分数可能有所变动,它们仍承载着出题老师的智慧,同样值得我们深入钻研。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半导体的基础概念至关重要。半导体是一种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它的电导率凭掺杂或者光照等方式进行调控。这里需掌握p型和n型半导体的区别,以及它们是如何凭接触形成PN结的。PN结的特性,如单向导电性,也是考试的重点。
能带理论是半导体物理的核心。你需理解价带、导带、禁带的概念,以及电子从价带跃迁到导带的过程。理解和应用E-k图(能量-动量图)来解释半导体的各种现象,比如载流子的迁移、扩散等,也是必要的。
再者,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是另一个重要考点。例如,晶体管(BJT和MOSFET)的工作模式,电流放大效应,阈值电压等,都需深入理解。对太阳能电池和LED的工作原理也要有所了解。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先阅读教科书,把握基础知识,凭做题来巩固理解。对复杂的概念,找一些实例或者动画来帮助理解。多做一些历年试题和模拟题,既检验学习效果,也能熟悉考试题型。
理解和应用是并重的。半导体物理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定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去解析实际问题。理论学习的,尝试理解和分析一些实际的半导体器件或技术,将大大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