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将政治复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九月下旬拿到资料后,我计划从马原部分入手,但很快发现自己难以投入,也无法辨别关键内容。因此,我转向寻找辅导帮助,舍弃了大纲,转而专注于肖秀荣的1000题对应章节。在大纲解析上,我只是在后期大致浏览了一遍。毛中特的学习初期,我非常享受听老师的讲解,特别是关于毛泽东的故事,我看大纲并配合做1000题,做题时使用铅笔以便检查错误后能重复练习,这构成了我第一次全面复习的过程。
进入第二轮复习,由于自我感觉马原掌握得尚可,我决定直接跳过,集中精力于毛中特和近代史,每天各研读1-2章,并重温1000题中的错题。这一阶段持续到十二月左右。接下来的冲刺阶段,我侧重于阅读肖秀荣的时政小册子,分析历年真题,以及背诵预测卷。我做了市面上流行的预测卷的选择题,尽管它们与真题风格不同,但我视其为巩固知识点的机会。我还按照主题完成了过去十年真题的选择题,并依据大纲检查了自己的学习盲点,再次熟悉了大纲内容。考前查看真题中的大题解析也很重要,有助于了解答题策略。由于时间紧张,我仅背诵了肖四的一套题目,但考试时我发现肖四的答案几乎涵盖了所有大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数学底子并不牢固,所以我选择了同济的教材来学习,这个教材我反反复复读了两次,之后我对高等数学有了全新的理解。另外,许多人推荐的李永乐编写的复习全书,去年版本是粉色封面的,我也有所涉猎。在备考数学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急于一头扎进复习全书中,因为基础知识若未巩固,做题会感到相当吃力。做这本全书时,建议自行做一些整理和概括,因为我觉得书中的知识点稍显零散。至于辅助教材,我采用了高数和线性代数的教科书及其配套的习题解答,特别是同济第七版的高数,其相应的习题答案可以找到电子版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参考书就是恋练有词,黄皮真题和王江涛高分英语写作就可以了。英语主要是单词和真题,单词是贯穿英语复习始终的,从7月份开始准备考研我就开始背单词了。每天早上半个小时,第一遍时是所有的都背,然后把自己本来会的单词划去,高频词汇再用荧光笔标注一下,第二遍时就是背高频词和其他生词,第三遍就只背高频词,单词大概就是这样的几个步骤,主要时要反复记忆,不需要把一个单词所有意思都记住,记住其中的两三个词性不同的意思就可以了。然后是真题,真题我做了3遍,第一遍真的错的太多,一个是因为单词很多不认识,另外就是没有做题技巧,而且7,8月份自己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考研状态,有点浮躁吧,不过刚开始错的多没事的,做完之后就好好看答案讲解,思考一下自己是因为哪句话哪个单词不会导致最后做错的,然后把错的单词几下来,一些长短句要怎么去分析,第一遍看讲解要很认真,也能发现一些做题技巧的,加上自己单词量的不断增加,之后第二遍/第三遍就会顺手很多的。作文的话就是背王江涛老师的高分英语就可以了,模板+自己的话+卷面干净字体工整,作文基本就没啥问题不会拉分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基础中的基础。运筹学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工具,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不仅要熟悉这些模型的构建过程,更要理解其背后的优化思想。我会推荐《运筹学》这本书,它详细解释了各种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步骤,凭大量的实例帮助深化理解。
统计分析部分,需熟练使用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的方法。从均值、方差到t检验、卡方检验,再到回归分析,这些都是常考的知识点。R语言或Python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好帮手,凭实际操作,更好地掌握这些统计方法的应用。理解随机变量的分布特性,如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再者,决策理论是管理科学的基础之一,要学会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做出最佳选。理解期望值法、决策树、效用理论等内容,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这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将大有裨益。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我建议大家多做一些案例分析,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都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参与一些学术活动,如研讨会、论文阅读小组,不仅拓宽视野,也有助于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