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河海海洋学院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河海大学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身为理科生,我对政治总是感到头疼,但话说回来,一旦在考试中表现不佳,分数损失会很大,所以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习。对于客观题,我大约从10月才开始着手准备政治,其实我个人认为,在当年的官方教材发布之前,最好能结合过去的考试大纲,先完成肖秀荣的1000题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0月才开始看红宝书对我来说确实有些紧张,以至于后来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回顾1000题中的错误,但只要扎实地做完1000题,政治的客观题部分一般能把多选题的错误控制在三个以内。毕竟,“得客观题者得天下”,正如老师所说,目标是在考试前,你的模拟试题客观题部分,单选和多选分别最多只能错一个。
对于主观题,起初我特别困扰,总觉得理科背景的我不擅长构造语句,担心无法组织出内容。然而,到了后期疯狂背诵的阶段,我购买了“20天20题”和肖四,逐渐能够熟记于心。考完政治后,我觉得情况还不错,因为在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许多知识已经不知不觉地内化了,写作时仿佛有了如神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关键,对于每个备考数学的人来说,都应将主要时间投入其中。必须投入大量时间来理解概念和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面对,因为并非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如2017年那样简单。考虑到教育部在2016年和2018年设置的难度,我们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我没有选择张宇的教材进行复习,可能是因为觉得某些部分稍显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全套书籍,还附带一本同步练习册和660题集。初次复习就围绕这些材料展开。
重点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质量。我在7月至10月间将全套书和习题集各看了一遍,每道题都做了两次,接着完成了同步练习册的所有题目。进入10月至11月,我专心攻克了660题中的选择题(尽管名为660题,实际上将近1000题),大约500题,它们设计得很精妙,我做了两遍。填空题部分我觉得较为繁琐,就没做,但我建议有能力的话还是完成,这对巩固基础很有帮助。到了11月至12月,我专注于2000年至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完并深入研究错误题目。最后的几周,我购买了张宇的八套模拟卷,并做了最近两年的真题,以保持解题状态。
我个人认为,对我能力提升最大的阶段是在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时,那时我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解题节奏。考研数学的题量相当大,共有9道大题。我按照顺序解答,这取决于个人习惯,但关键是建立并保持自己的解题节奏,切勿盲目跟从他人,考试中突然改变策略是不明智的。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因为基础比较好,所以没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只是把英语的真题做了两遍,然后把不会的单词圈出来,整理好单词本,重点背不会的单词,这样既提高了效率,又能很好的掌握单词,但是这种方法适合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英语基础差点的学生,就要多背单词了,根据自己的词汇量,找好单词书,每天都背一点,从现在开始,千万别拖到最后,一定要早背早准备,学习效率会比较高。最后说说英语比较好的两本书,英语阅读何凯文,英语作文王江涛,都知道考研英语就是学阅读和写作,别的差不多少。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学习有机化学的关键。有机化学涉及到大量的化合物和反应机制,每一个都有其特定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比如,了解烷烃、烯烃、炔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等各类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结构,这是构建整个有机化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掌握官能团的概念及其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深入理解反应机理是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了解亲电取代、亲核取代、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反应路径。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反应如SN1/SN2、E1/E2、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需清楚地理解它们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再者,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并重。虽然理论知识是基础,但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同样重要。在实验室中,凭合成实验加深对反应的理解,凭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来解析化合物的结构,这些都是有机化学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
,复习历年试题和模拟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题目帮助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也能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做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不仅仅是为了求解答案,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
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你创建自有的笔记系统,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框架。这样不仅帮助记忆,还在遇到问题时快速找到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