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工程考研心得重点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心得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准备政治时,预先研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必要的,这个科目可能较为抽象,其理论思维模式异于日常生活。最佳的复习启动时间是九月。切记不可将政治学习拖延至后期,那样会过于仓促。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套肖秀荣的练习题集。重点应放在选择题上,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决定性的部分,主观题虽然重要,但难以显著提升分数。对于不愿意大量背诵的人来说,务必仔细研究肖秀荣的8套卷,而4套卷则必须熟记于心。如果想要取得高分,那就脚踏实地地学习。我自己也不喜欢死记硬背,但我跟随了腿姐的指导,背诵了冲刺宝典,最终的分数反映的是你的努力程度。
考研数学方面:
我采用的是2015版本的李正元全书,封面呈粉红色。这是一本相当经典的教材,极其有助于提升计算技能。我是受到多种备考经验分享的影响后决定使用它的。新版本我没有尝试过,我购买了张宇的书籍,但个人感觉不太适应,部分题目较为偏颇或奇特,如果数学底子不扎实的话,我不太推荐。第一年复习数学时,我经历了不少曲折,幸好在第二年能明确自己的不足。我认为第一年最大的错误就是过于急躁,看书速度快,看似进度快,实则根基未稳,导致后来计算能力极弱,连简单的问题都无法正确解答。因此,复习数学切勿急于求成。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我开始使用正式的笔记本(可不是随便找些草稿纸用完即丢),逐题认真做,从一开始就培养按部就班解题的习惯。起初可能会觉得效果不明显,但到了后期做真题或模拟题时,你会发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除了全书,我还做了660题,它能有效检测你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计算技能是否过硬。虽然题目形式是选择和填空,但计算量不小,技巧题不多,题目精选,暑假期间做最合适不过。关于模拟题,我强烈建议多做!我做过张宇的四套卷、八套卷,还有李正元的经典400题和合工大五套卷。尤其推荐合工大的这套题,难度适中,模拟题通常比真题更难,尤其是张宇的题。不过,不必过分看重,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找出知识漏洞,以及提高答题速度和掌控时间。多做模拟题,正式考试时就不会因时间分配不当而无法完成。另外,别忘了,数学也需要记忆。清晨头脑清醒,大家通常用来背英语。根据我的第二年复习经验,我每天上午都会留给数学,先复习笔记,强化记忆,然后开始做题。因为一门学科的知识复习后,其他内容可能会被遗忘,所以每天重温笔记至关重要!
考研英语方面:
我遵循记忆曲线,不断地重温已学过的词汇,确保每天复习的数量超过新学习的。早上,我会兼顾记忆新的单词并复习旧的;下午则专注于复习当日所学。虽然这个过程极其艰辛,但其价值不可忽视,因为能让我在阅读时几乎不受生词困扰,即使偶尔碰到一两个陌生词汇,也不会对理解造成太大障碍。有人主张考试前夕应持续背单词,但我选择了相反的做法,由于后期时间紧迫,我暂停了背单词,转而全力投入阅读练习,碰到不熟悉的词汇就查阅含义。
考研专业课方面:
集成电路工程基础涵盖了电路理论、半导体物理、数字逻辑设计等多个领域,它既是基础,也是核心。你需深入理解半导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如能带理论、载流子的性质等,这是理解集成电路工作原理的基础。电路分析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要熟练掌握电路定理,如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到复杂电路中解决问题。
数字逻辑设计是集成电路工程的重要部分,重点在于了解并掌握各种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VHDL或Verilog HDL编程语言,这些都是实际设计中的工具。对这部分,多做实践题,凭编写代码实现逻辑功能,加深理解和记忆。
微电子工艺流程也非常重要,包括氧化、扩散、光刻、刻蚀等步骤,理解这些工艺如何影响器件性能,以及如何优化工艺参数,都是考试可能涉及的内容。这里需结合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深入学习。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有效的。理论学习的,尝试做一些模拟试题,或者参与一些项目实践,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样既能检验自有的理解程度,也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也很重要,避免学到后面忘记前面,形成扎实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