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环境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环境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不必过早着手,九月启动就足够了。我大约在九月下旬才开始接触,简单翻阅了一下大纲解析,随后便专注于后期的模拟试题。我认为肖秀荣老师的最后四套模拟卷质量不错,同时也推荐他的那个关键知识点浓缩本(名字记不清了)。在此提醒各位,别再迷信政治客观题有什么特定的答题规律。考试结束后,时间充裕,我将单选题的答案核对,试图找出模式并修改,结果却适得其反,原本答对的题目被我改错了,教训惨痛。对待政治科目不可掉以轻心,虽然有人声称未经准备也能达到五十分左右,但我认为若想取得理想成绩,特别是在申请顶尖大学时,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成为短板。政治达到及格线容易,但要拿高分却颇具挑战性。选择题是关键,因为大题的得分差距不大,多数人都会背诵肖四肖八,但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是拉开分数的关键所在。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考研数学,分为数一、数二和数三三个类别。自我评估,我的基础还算扎实。数学复习通常需经历三个阶段。首先,你可以选择研读教科书,但目前市面上的复习全书也非常完善,可以直接使用。其中,张宇的高数18讲、线代9讲和概率论9讲,配以张宇1000题;汤家凤的复习全书及1800题;还有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和660题,推荐挑选一套跟进。(我个人是完成了所有这些题目的)。高数的第一轮复习大约从3月持续到7月,主要任务是学习复习全书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必强求全部做完。第二轮复习集中在8月至9月,期间除了继续练习,还可以尝试张宇的新习题集,如闭关修炼180题,或初步接触历年考研真题。最后两个月,即10月至11月,应专注于做真题,从1987年至最近一年,如果时间充足,尽可能多做;若时间有限,至少要做近十年的真题,并重复练习。考试前夕,可以做一些市面上的模拟卷,如最后八套卷或四套卷来保持手感。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不仅涉及词汇量,还包括阅读速率。因此,定期练习阅读以提升速度是必要的。我强烈建议尝试《张健的150篇,基础与提高》系列,以及针对临考的《最后5套》。此外,《胡敏200篇》也是个好选择,它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层次设计,让你可以从初级开始逐步挑战。当你能在20道题目中全部答对时,那种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无法言表的。实际上,学习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在初级阶段取得好成绩,然后逐渐过渡到更高级别的内容,错误也会相应减少。我个人就非常欣赏这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胡敏200篇》每年的内容会有所不同,你可以选择12、13或14版,我自己使用的是12版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热工基础”是一门涵盖了热力学、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等核心领域的课程,它是理解和解决能源转换、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基础。在热力学部分,理解并掌握三大定律至关重要。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帮助理解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第二定律,尤其是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过程的方向性;第三定律则是关于绝对零度的理解,为物质的状态方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流体力学方面,动量方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也称为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基础,它们描述了流体的运动规律。伯努利定理则帮助在处理理想流体流动问题时有了直观的认识。对复杂流动,如湍流、边界层理论,需深入理解和应用。
传热学部分,了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及其相互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傅立叶定律、牛顿冷却公式和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是这个领域的基石。多孔介质中的传热、相变传热等问题也需关注。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应用比死记硬背更重要。尝试构建物理模型,凭实例分析加深理解。做题是检验理解的好方法,但要注重质量非数量,每做完一道题都要反思其背后的物理意义。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
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等,深化理解,拓宽视野。与同学讨论、教师教也是提升的重要途径。保持好的心态,自己,坚持到底,你会发现,即使是复杂的热工基础,也能逐渐变得清晰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