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光学工程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最近,我投入最多精力的学科非政治莫属,它的成绩也的确让我感到意外的满意。复习是从8月初启动的,实际上可能更早一些,8月10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我借助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读完一章就做对应的1000题。作为一名理科生,初涉马原领域确实让我颇感艰难,题目错误率也不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我逐渐适应并渐入佳境。大纲解析出版后,我就以它为主,每日研读并刷1000题。大纲解析的内容显得单调且文字密集,我便采取每读一遍就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重点的方法。这样,第一轮阅读大约在10月份结束,接着我又进行了第二轮阅读,并再次刷题。11月,风中劲草的核心要点发布,我又依据其内容在大纲解析上做了标记。等到肖秀荣的8套卷和4套卷问世,我专心做其中的选择题,大题部分则是反复背诵,粗略估计至少五六个轮回。肖四和肖八的准确性果然名副其实。我还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政治小册子,不过最终面对那些时事选择题,我只能凭感觉猜测。临考前,我还尝试了两三套其他人的模拟试卷,仅限于选择题部分。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理解概念、拓宽思路和稳固计算能力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高效且准确地解决问题。作为理科学生,这方面通常具备一定优势。关于《李永乐全书》,网上的推荐想必不少,我的学习资料也主要来自此书,但我会额外准备一本个人笔记,整理相同知识点、易错点及日常领悟。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推荐大家效仿;若时间紧迫,则不必强求,四次通读《全书》足以应对。坚持每日一份数学试卷!首先使用张宇的真题集,预计耗时29天完成第一轮,紧接着再用约20天进行第二轮。随后是张宇的八套预测卷,需8天时间。接着,第三次重温真题,但这次选择李永乐的详细解析版,仅做2006年至2020年的题目,早期年份可略过,预计11天内完成。此后,做张宇的最后四套卷,以及合工大的五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新题型:英语二的新题型一般是选句填空和连线,如果有很明确的标志词,比如人名、地名、书名,可以直接去原文找到关键词直接答题。得阅读者得高分,词汇量是做阅读理解的保证,基本考研词汇5500左右,首先把考研高频词和动词熟记了,然后再一点点的扩展记忆;平时加强阅读训练,按每篇大约15分钟的进度,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可以先推测意思,把阅读做完后再查字典誊抄下来,每次做阅读前看一遍,周而复始地练习。阅读时,找准文章的重要信息(关键字、主题句、专有名词等),可以用笔划横线标记下来,阅读理解中的正确选项通常会对原文进行归纳概括或同义转换,关键要找准文章中定位,阅读中做错的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是属于自我臆断,还是推理过度,还是理解偏差等,争取下次避免此类错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光学的基础理论是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包括光的传播特性,如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和折射定律;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如波长、频率、振幅和相位;以及傅立叶光学中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现象。这些都是构建光学知识体系的基石,需凭大量的习题和实验去理解和应用。
光学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也是考试的重点。比如透镜系统的成像原理,需熟悉薄透镜公式,理解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实际的成像计算。了解并掌握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如显微镜、望远镜、激光器等,对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再者,现代光学的新发展,如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纤光学等内容也不能忽视。虽然这些可能是考试的深度部分,但它们代表了光学的前沿领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应对考试,更能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是关键。光学并非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堆砌,是逻辑严密、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凭阅读教材、参考书,配合做题来深入理解概念,动手做实验帮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感受光学的魅力。定期复习和讨论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不断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