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球化学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九月涉足政治学习,购入了肖秀荣的三本教材,起初专注于精讲精练,随后红宝书问世,我就转向研读它。我没有独特的学习窍门,当初觉得死记硬背太繁琐,加之我有过绘制思维导图的经历,于是决定将肖1000题转化为思维导图形式。这一过程从十月持续到考前,现在回想起那段手指酸痛的打字时光,不禁有些心酸,如果早知如此,或许会选择别的方法。不过,这个策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导图辅助,我顺利解决了选择题部分。在考试的前两周左右,我开始背诵大题,特别是肖4。我建议大家不必一字不漏地背诵,理解大意就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侧重于思维训练,遇到难题应深入思考,不断琢磨。在复习过程中,建立个人独特的学习策略至关重要。解数学题时,务必亲自动笔,避免仅靠心算或口算,因为大多数重大错误往往源于计算失误。在练习考研题目时,无论是真题还是模拟题,都必须严格遵循考试的时间安排,以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今年我就在这方面遭受了损失,因时间规划不当,未能解答一道价值11分的最后试题,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若想取得优异成绩,复习全书需至少阅读三遍,660题不得少于两遍,真题也需重复练习三次以上。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最大的挑战,计划在大三下学期全力以赴地复习词汇,至少过两遍,并且重点研究考研的翻译和阅读部分,因为后期再开始会显得仓促。暑假期间,我打算开始做历年真题,十年的题目就已经足够充实我的练习库了!第一次做题时,应严格按照考试时间限制,除了作文外,完整地做完一套题,然后分析自己的错误所在。第二次,我会尝试将每篇阅读理解翻译成中文,并与参考译文对比,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进步显著。第三次,我会深入探究错误的原因,实际上,考研阅读的迷惑选项有一定的模式,多做就会有心得。此外,保持每日晨读的习惯至关重要,我每天早上都会阅读一个小时,涵盖作文和阅读,晚上还会背诵真题中的阅读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地质时间尺度至关重要。从46亿年前的地球形成到现代,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环境特征和生物演化事件。掌握这些时间线,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地质历史的演变。
岩石矿物学是基础中的基础。了解不同类型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它们的形成过程、结构和特性,是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关键。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是野外识别的重要依据。
再者,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是理解地球表面形态和地质事件的工具。地层学教如何凭岩石的顺序解读地球的历史,构造地质学则揭示了地壳变形和板块运动的秘密。学习这两部分时,多做图解练习,理解和应用地质原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
古生物学虽然不是所有地质专业的必修,但在地球化学中也有重要地位。它提供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证据,帮助重建过去的生态环境。学习古生物学,需结合化石和地层信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记忆。
地球动力学是将上述所有元素整合在一起的理论框架。它探讨的是地球内部的动力机制,如板块运动、地磁场反转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理解并运用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等基础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我建议采用“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策略,先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大框架,再深入细节。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多参与实地考察,观察和分析真实的地质现象,会你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构建自有的知识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