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力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工大航空学院力学考研备考知识重点与经验

西北工业大学力学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投入最多时间的科目无疑是政治。自9月起,我就跟随教师的步伐,系统学习,从基础概念到解题技巧,老师的教导无微不至,还分享了许多个人归纳的知识要点。考研官方红宝书我研读了两遍,至于小草资料,翻阅的次数多到已经记不清楚。接着是完成1000题,加上小草配套练习,再到蒋五和肖四的预测卷。每位老师的预测卷往往与以往试题有所重叠,因此专心做好最后的预测题集就足够了。别忘了,大纲具有重大意义,多加查阅,因为命题人并非易于糊弄之人,反押题绝非儿戏,回归教材才是取胜的关键。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据说今年有点难,我数学在复习中应该是占了大部分时间的,我前期过了一遍课本没做课后习题,大概花了不到一周,熟悉了一下布局和概念,然后做的李正元的复习全书,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实有些痛苦,有不懂的地方问老师就可以了,不少同学很纠结问我到底买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只能说看个人喜好了,我觉得李正元的舒服一点,题目切入点很好而且挖的深,李永乐的我也看过,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很不错的,方法有很多是不错的。但是就真题难度来看,我觉得李正元的书帮助我更多。然后呢,我觉得就是得在暑假前把全书过一遍,暑假我玩了十天一点书没看,剩下时间做完了数学90年到00年所有真题,就是数一二三能做的都做了,感受就是这段时间的真题质量真不错,尤其是证明题之类的,质量很高要费脑子。十月中旬开始每周六进行模拟,用11到15的真题,模拟考研,平时就开始刷题模式了,一本660题基本一周搞定,然后做了张8,张4,李正元400题,以及市场上各种模拟题,我可能和有些宝宝不一样,我喜欢每天上午刷一套模拟题,讲真,如果不这样做我很难保证自己每天效率超高。这样一直刷题,再订正,做笔记,看错题,中间夹杂模拟考试以及不断回顾00到10真题,我觉得差不多了,而且我要提醒各位战友,真的不要在仅仅做完真题之后以为自己数学不错,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同学,只练习真题,而且真题考了130就觉得自己数学很棒,这个真的是假象我觉得我得提醒你们一下,因为这几年的真的很简单,基本没有难点。数学就说这么多吧,保持题感,保证计算量,保住准确率,不管什么样的卷子你都没问题的!
考研英语方面:
作文:这个分三步吧。第一步背诵范文,这让我饱受折磨但不可或缺。因为你脑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无从下笔。不多不少,二十篇够用。基本类型都可以概括。第二部就是总结类型和框架。我没有特别刻意地总结,因为在背诵时大脑已经累计了相应的框架。我不提倡背模板,一方面容易记混、遗忘,另一方面套写生硬,容易引起判卷人反感。第三步就是写。这个一定要做,太重要,重要得我都不想说了。总之,如果你平时就只是看着题目想想,那么到了考场上你也就是想想了,笔不成句,还错字连篇。这样,也就宣告你完了。因为作文首先是印象分,卷面干净,笔迹工整,整体得分拿下。然后,不要跑题,这直接关系到划分为几等卷。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练习,因为现在很多是图画作文。有些同学的看图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举个例子,有一年的考题是两个残疾人互帮互助,后面是拐杖,主题是团结。有的同学却看成了残疾青蛙在逃跑,后面是枪,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考官看至此,也是醉了。大家可以找来看下,真的是考研真题,你看了也会哭笑不得。最后就是文中多用长难句和高级词汇。举个例子“重要”这个单词,important就不如essential。而这两者的运用取决于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个人觉得,英语作文就是一面照妖镜,你是否修炼得道,一照便知。再提一下小作文,各个类型的格式都要烂熟于心,不要存侥幸心理,胡乱押题。比如有一年突然考了“告示”。好多同学就是因为不知道格式,白白丢了2分。至于内容,稍加练习,即可掌握。
考研专业课方面: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气体运动规律及其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流体力学、热力学、电磁学等多个领域。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如牛顿第二定律、伯努利定理、连续性方程等。这些基础理论不仅需,更需在实践中去应用,凭做题和模拟实验加深理解。
空气动力学的核心在于流场分析,包括一维流动、二维流动和三维流动。其中,了解并熟练运用势流理论、涡量理论、边界层理论等是非常关键的。对这些复杂的理论,建议使用图表和实例来辅助理解,例如,凭解析翼型升力产生的原因来理解边界层的重要性。
再者,数值计算方法在现代空气动力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比如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等。这部分需一定的编程基础,结合MATLAB或者Python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也是学习空气动力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风洞试验还是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都能帮助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气流行为。在实验室中动手操作,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大于记忆”是最核心的原则。尽量避免死记硬背,要凭思考和讨论来深化理解。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尝试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关注行业动态。这不仅拓宽视野,也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