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生物物理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认知神经科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从九月起,我开始研读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并同步完成他的1000题,每学习一个章节就对应做相应的习题。直到十月中旬,我已经全面复习了一遍,这里的“复习”并不意味着匆匆浏览,而是投入地深入学习,特别是对关键知识点的把握。在十月中期结束后,我开始了风中劲草的记忆,同时也对1000题进行了第二次刷题。制定好每日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明确自己需要背诵多少页,并确保能在最后期限前完整地复习一遍。我在网上看到一些备考建议,有人提到为了达到70分,他们背诵风中劲草高达三遍,甚至有人背了五遍。我认为这应根据个人能力来定,如果你能快速记忆且保持良好的效果,多背几次确实有益于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不断巩固知识点是必要的。到了后期的冲刺阶段,肖八和肖四是主要攻克的目标。如果时间允许,最好是两者都进行背诵;若时间紧迫,专心背诵肖四也足够了。
考研数学方面:
在数学上,我感觉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在本科上,虽然我是工科学位,但是我的专业比较偏艺术一点。但是在本科中我的高数、大物和电路等课程都是90+,所以就算没学过,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我是在三月份就开始学习数学了的,最开始我是用李永乐的全套再加上看教材,看懂了很多,后来一直看李永乐的全解书看到五月份,那个时候就觉得自己学了好多,也懂了很多。在六月份和七月份我就是把李永乐全书做完了。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摸索过程,我还整理了自己的一套笔记,排版加上抄写,还有不太理解的就反复看复习全书。九月份我开始做李永乐的全书,注意是做,不是看,以前我觉得李永乐看能看懂,现在是要求自己会做,做完一遍能有30%不会做,我不急着把这30%弄会,而是开始做真题,因为我知道还是自己的题量不到位,导致我的理解不到位。在十月份,我就开始做真题。我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我先是按照知识点做真题有点慢,但大部分都会。然后我再按照套卷去做真题,这个时候我就可以保证每张卷子选择填空至多错一个,而且速度很快。但是这个阶段我的问题就是大题会算,而且就极限什么的也挺快算出来的,但是就是不太会写过程。反正在10/11/12这三个月里,我就是反复利用真题和我自己做的笔记,再总结点错题,就差不多了。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重头戏。英语的复习首先是词汇。很多同学经受不住背单词的痛苦,就不怎么记了。于是导致最后英语无法继续下去,死在第一关。记单词当然很枯燥,但有方法,其实还是那两个字:重复。考研词汇说是有五千多,但真正需要记忆的重要和难的单词不到一千五。大概重复一周,就能把单词搞定。这个过程不好受,很消耗脑力,但它却是复习英语的第一步。在长难句学习的差不多的时候可以找出真题里的四篇阅读,将阅读里的每一句话都划分句子成分自己翻译,同时对照着答案解析,看看自己错在哪里,将自己的错误记录下来,每一套真题都要这么做。
考研专业课方面:
关于编程,Python是最常见的工具,它的语法简洁明了,适合进行数据分析和科学计算。我建议凭编写小项目来实践,例如模拟神经网络模型,这样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也至关重要,它们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基础,如排序、查找等基本操作。
计算机系统基础不容忽视。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原理,如进程与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包括TCP/IP协议、HTTP协议等,这些都会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凭阅读教材和做相关练习题来深化理解。
再者,数据库管理和软件工程也是重要部分。SQL语言的熟练使用能帮助处理大量数据,理解软件生命周期,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对科研中的项目管理大有裨益。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部分不能忽略。尽管可能不会深入到数学细节,但理解基本概念如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的工作原理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在线课程或者开源书籍来提升这部分知识。
我的学习策略是结合教科书、参考书、网课资源,以及实际操作,形成一个立体的学习模式。我会定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以便于复习和整理知识点。我还参加了学习小组,与同学一起讨论难题,互相督促,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