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东南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东南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不必过早准备,因为你记忆的速度赶不上遗忘的曲线。我是在快十月份开始准备的。我做选择题,刷蒋的《800题》和肖秀容的《1000题》。我喜欢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11月份之前主攻选择题就行,一定要把不会的知识点都搞懂。选择题我刷了基本两遍。就是要多看书!把错了的题彻底理解清楚!把错题的解析都写在原题旁边。其实历年真题只是让你了解出题人思路,但绝对不会重复出现,所以做一遍就好。大概11月份后开始看大题,看真题中出现的大题,尤其要看答案解析,仔细研究如何答到点上,如何得高分。然后开始做蒋、肖的练习题,《肖四》、《肖八》是一定要做的,并且要结合时事背会大题。今年政治大题肖押中的还是蛮多的。大题不要太担心,剩下最后一个月背就足够。(我当时由于时间紧,剩十几天背的)政治的重头戏还是在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选择题的对错会跟别人拉开很大差距,一定要重视!!做到先理解后记忆!再者,北京地区公共课压分严重,政治决定你是否可以上一个好学校。所以一定不可以掉以轻心,忽视政治的复习。政治复习资料:讲义,命题人1000题,在12月份,在做四套卷时,可以拿着分析题练练手,不一定把答案一字不漏的写下了,列出提纲,表明知识点即可。就这样,我就上了考场。(但说实话,自己准备地并不充分,心里并没有底,近五年选择题真题没有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出现我这种情况,做做选择题真题还是挺有必要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水平中等偏上,与政治科目相当稳定。听力和口语是我的短板,勉强通过了六级考试,但在阅读和写作方面还算不错,这可能是因为偶尔我会浏览英文网站或阅读英文新闻。据我理解,考研英语的挑战不仅在于词汇和语法,更在于使用英文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有时即使完全理解文章和题目,也可能无法正确答题。首要任务当然是掌握词汇。我选择的是由俞敏洪主编的无序绿皮单词书,但实际上任何单词书都可以,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不能懈怠。到了复习后期,主要依赖真题来学习词汇,早期则依靠单词书。
英语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选择了丁晓钟的历年真题超精解,同时也购买了张剑的真题黄皮书作为参考和对比。我从一开始就着手做真题,从难度最高的2010年开始(结果不尽如人意)。我想表达的是,近年来的英语试题相对简单,但我们应以应对最困难的情况为准备。初期,我在阅读理解中的错误率较高,大约错了七个左右。后来我发现,我倾向于用自己的逻辑解答,而非依据文章寻找答案。考研英语需要根据文章内容选择答案,而不是凭直觉。到后期,我将阅读错误率控制在五个以内(这是第一遍的错误率,之后真题更多用于自我评估)。对于长难句,我认为真正的考验在于翻译部分,而阅读理解并不需要深入解析每一个复杂句子,只需大致理解其含义。因此,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足以应对考研英语阅读中的长难句。从第二次做真题开始,重点转向分析,识别不熟悉的单词、常出现的短语搭配以及反复落入的陷阱。我没有计算具体做了多少遍,只是反复练习。到最后,一眼看到首句就能大致猜出文章主题和问题所在。
作文是我较弱的部分,所以我投入了较多时间。我看了王江涛的作文书,他的风格比朱伟的更为平实,也更容易背诵。我从九月底开始研读并背诵王的作文,主要集中在真题的作文,涵盖了大约十几年的试题,其他预测题没有背诵,因为时间紧迫。后来我又买了张剑黄皮书的作文部分,但除了获取一些素材,我并没有深入背诵,最终这些素材也没有派上用场。因此,我的作文成绩并不理想,预计总分也就十七八分左右。我认为,作文最重要的是形成个人风格,单纯依赖模板意义不大,考试时可能会因紧张忘记背过的模板。最好是能总结出自己的写作框架。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等几大模块。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焦点,需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例如,教育学原理部分,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功能、目标和过程,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中国和外国教育史则要求了解各个历史时期教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精读+笔记"的方式。对教材进行精细化阅读,每读完一章就做一次详细的笔记,整理出知识框架,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定期回顾笔记,凭反复熟悉来巩固知识点。
对教育心理学,我更倾向于结合实例去理解。我会找一些真实的教学案例,尝试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有助于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应用。
对教育史的学习,我认为理解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至关重要。我会把每一个教育变革放到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试图理解这些变革的原因和影响,这样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
历年真题的练习也必不可少。凭做题,我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考点分布,找出自有的弱点并针对性复习。模拟考试环境,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我还积极参与在线讨论和小组学习,与其他考生交流,共享资源,互相答疑解惑,这种互动式学习使我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