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信科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在高中专攻文科,对政治的学习起步较晚,直到政治大纲解析发布后我才正式启动复习。大纲解析出来后,我还购入了与之配套的1600题,但由于题目量过大且过于细致,我并未完成。接着,我选择了风中劲草的核心考点作为辅助材料,边阅读边对照大纲:我会先通过核心考点概览每章节的主要框架,然后再详细阅读大纲解析。如此结合地复习了两轮后,我便专注于核心考点。到了11月底,我开始着手做模拟试题,重点攻克了肖的最后四套卷和20天20题,尤其是肖老师的主观题,我都一一背诵。在答题时,确保立场准确是非常关键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是从3月开始看课本的,只是大概过了一下,之后就没碰过,大概到5月份开始看的数学全书,刚开始觉得看完课本有一定基础了,而且本科数学也不错,觉得全书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一接触才发现很难啃,一章节大概要两三天才能看完,刚开始是一题一题盖住答案做的,有些没有思路,有些做错了,所以挺受打击的,以至于到后来看到不会的就看答案,之后改掉了,大概六月份底认真做了一遍,但是还没有完整的体系。之后想做分阶习题的,但是发现比全书还难,没坚持几天就转战陈文灯的《复习指南》。不得不说刷了一遍全书再看复习指南就轻松多了,很多都是技巧,有些解题方法和李永乐的不同,在这里还是推荐李永乐的。复习指南就只是当做调味剂。就这样到了七月中下旬,又刷了一遍复习全书,这一次对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知道每条题目考的什么。第二遍刷全书的时候做了660题,虽然都是选择填空,但有些计算量比得上大题目,很有参考价值。660题刚开始错了好多,而且做到后面会发现有很多点重复考。到8月底做完了一遍660。9月份开学就没有去上课,开始刷第三遍全书,第二遍660,之后再做历年真题,从前往后做,留两年最后练手计时。做题目不要在意分数,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到了10月中旬,已经做完了10几份真题了,这时候买了市面上流行的张宇的模拟题,汤家凤的,李永乐的,反正能买的都买了。刷完一半就到了11月中旬,这时候开始做第二遍真题,同时准备错题本,将同类型的题目归类。十二月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但是真的四套卷太难了,一提笔就不会,最后默默放弃,主要做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最后两天拿出少两年的真题练手。总而言之,书不在多,而在精。
考研英语方面:
学习英语的基础是积累词汇(九月起每日投入一小时),记住要查看例句,让单词在语境中呈现,否则容易理解片面,在实际应用时感到困惑。接下来的重点是历年真题,务必充分利用,通过研读理解和例句来训练阅读技巧。我认为精做真题已经足够充分,最好选购配有详尽解析及生词注释的资料。我在英语上花费最多时间的部分是写作,因为它分数占比高,练习与不练习的效果差异显著。理想的策略是从九月开始每周撰写一篇,如果你想找捷径,可以采纳我的经验。我在最后一月才开始准备,操作简便,就是背诵真题,十大十小,后半月参考各机构或网络预测,挑选十大十小作文来背诵,要求倒背如流。当然,别只顾着背诵,忽略了实践,遇到不熟悉的词汇要动手写一写,以免犯基础错误。这种方法成效良好,我仅背了这些,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感到挣扎,怀疑背诵是否有用,担心背的内容考试不会出现。然而,后来我意识到,不论是否碰到背过的主题,背诵本身就是学习过程,即使最终未考到,你会发现许多知识融会贯通,只需稍加改动关键词即可。此外,关于模板,大家在背诵时应有所取舍,选择新颖或论据充足的,避开质量较低的文章。背诵作文时,务必牢记主题,这会在冲刺阶段帮助唤醒记忆。对于大小作文,我个人认为写得不错,没有固定模板,都是表达自我观点且内容充实。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重要领域。这些知识点不仅理论性强,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在复习时,将每个部分都视为一个独立的模块,逐个击破。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特性及其操作是关键。要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排序和查找算法的设计。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加深理解,动手实践比单纯的看书效果更好。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这部分需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指令系统的执行过程。凭模拟简单的计算机模型,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操作系统的学习则侧重于资源管理和并发控制,例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调度策略等。理解操作系统内核如何协调和优化资源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基本的Linux命令和操作也会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要熟悉每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网络传输的延迟、带宽、拥塞控制等问题也是常考点。做些网络实验,模拟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复习,定期做题,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接触和应用。我也利用在线资源,如论坛、MOOC课程,以及参考书籍进行深度学习。遇到难题,我会主动寻找解答,或者与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