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政法人文学院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前期肖秀荣老师的《精讲精练》(第二年用的《大纲》)、《1000题》《命题人讲真题》,徐之明的《逻辑图解》,中期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背选择题考点,蒋中挺的小册子《客观题应试宝典》用来背易混知识,后期背大题、大量刷题,用的肖秀荣《形势与政策》《八套卷》《四套卷》,徐涛《八套卷》,蒋中挺《五套题》,阮晔《四套卷》,背大题还可以用徐涛的《考研政治必背20题》,总结得很清晰,今年全中。政治主要分三个阶段:刷1000题熟悉基础知识应对选择、背笔记记住所有基础知识应对选择、背大题应对主观题。关于选择题。政治不好的可以8月开始刷1000题,像我高中学理科的对政治一头雾水,尤其马哲政经死了大量脑细胞,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就不要等《大纲》出来再开始了,用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开始刷吧,看一章做一章的《1000题》,可以今天看一章,明天做那一章的题,这样能知道自己看书效果,同时加深记忆,开始的时候肯定会错很多的。马哲部分比较难,题也较多,可以一天一章,毛中特和近代史可以一天两章(但毛中特第八章那种题量巨大的可能还得两天才能做完),到思修可以三章一天。政治知识很杂,逻辑图能帮助记忆和理解。刷完一遍后可以开始做真题选择题感受下出题人的套路,题目怎么考等等。同时开始刷《1000题》第二遍,这个时候速度可以快一些。到十月中冲刺笔记出来后买来背,每天背一两章,我第一年用的是特别有名的《风中劲草》,知识点的确很全,但我感觉排版太花了,眼花缭乱,就有点不想看,二战用的徐涛的《冲刺笔记》,感觉特别好,总结了很多易混知识点,排版简洁,内容也更精简一点,背起来更容易。背一遍之后可以再刷一遍《1000题》,这个时候错的应该会少很多,而且不用翻书了。三刷1000题和背第二遍《冲刺笔记》同时进行,这样基础就很好了,后面刷模拟题会轻松很多。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放弃三刷,我连二刷1000题都没有做到,所以后面刷模拟题会很很多错题,知识点不清晰,花费了大量时间整理错题。我的时间真的太少,所以一定要早作准备,这样不留遗憾。虽然没有三刷但我很认真地背了《冲刺笔记》,总结了很多易混知识点,政治有很多易混需要对比记忆的知识,反复看,确保不会再错。
考研英语方面:
进入十一月,我们得重视起时间管理,时间的宝贵不容忽视!就拿我自身举例,以前考四六级时,自认为时间绰绰有余,就没太当回事,结果答题时头晕脑胀,差点没能完成!到了十二月,你可以考虑购入朱伟的小黄书来背诵,不过如果你的英语功底深厚,作文部分自然不必费心。我想分享一下提高阅读速度的心得:关键在于扩大视野。以往读得慢时,我往往逐词理解,而现在,我会迅速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一眼扫过整句话。此外,随着对英文段落结构的熟悉,不那么关键的信息我只需一瞥就能略过。我的语法知识并不扎实,全靠多练习积累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历史学专业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且深入,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多个领域。对每个时期,需把握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变迁,也要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文化因素。例如,对古代史,要熟悉秦汉至明清的主要朝代更迭,了解其政治体制的特点;对近现代史,则需关注社会转型中的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是关键。除了记忆知识点,更要学会分析和解读史料,这就需具备批判性思维。阅读原始文献,理解作者的意图,从中提炼出历史信息,并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这是提升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比分析法也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凭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或相异现象,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再者,复习时,我会按照时间线索构建知识框架,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制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脉络。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增强对历史发展连续性的理解。定期做题和模拟测试也很重要,它能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我强调的是,历史并非死记硬背,是活学活用。我经常尝试将所学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历史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