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央部委做事业编人员值不值(考研好还是考公务员好)

当然值得。
事业编制被誉为“铁饭碗”,不仅工作稳定,薪资也不错,而且退休后还能享受退休金。尤其是中央部委的事业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非常值得考虑。
近年来,许多学生一直在问:“我们应该选择考研还是考公务员?”还有一些人表示打算先准备考研,如果失败了再转战省级公务员考试,最后尝试国家级公务员考试,认为这样做可以衔接得当,并且感觉公务员考试相对容易些?
答案并非如此,这两种考试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比。
仅从考公务员来看:
报考中央部委不限专业的岗位远比报考县级或区级限定专业的岗位困难得多。
报考乡镇不限制的专业、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岗位,并不见得比报考中央部委限定专业、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岗位更容易,有时反而更加艰难。
至于考研:
考上985名校自然比普通院校难得多。即使是相同的专业方向,在不同层次学校的竞争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最关键的是:
考研方面,只要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就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研究领域深造,即便是跨专业、跨学校乃至跨地区的申请也很常见,即便不成功也能有机会调剂。总之是有一定的成功率。
然而,考公务员即使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短期内也不一定能上岸,有时候还需要一点运气。
让我们看看以下的数据:
从报录比例来看:
根据2020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情况,《中国网》发布了相关报告指出:
1. 2019年的考研人数达到290万人,但录取率仅为17%。
2. 报名参加辅导班的重要性以及某考研品牌考研押题的高准确性。
回头看一下公务员考试的情况: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353384人报名,1271978人通过审核;其中有53个岗位无人报名,82个岗位审核通过人数为零,另有345个岗位资格审核通过的人数少于3人;
全国平均竞争比为93.1:1,439个岗位的竞争比不足3:1,最高竞争比达到了4040:1。注:竞争比 = 合格人数 ÷ 招聘人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根据不同岗位的竞争情况,最激烈的岗位可达4040:1的比例,难度极大,甚至超过了全国考研的整体报录比。
可以看出,公务员考试的难度取决于具体岗位,而考研则取决于所选的学校档次。
例如,外交部某一英语岗位的历史报录比非常高。
同样地,清华大学某些热门专业的报录比也非常高。
无论是在外交部参加公务员考试还是考取清华大学的一些热门专业,想要上岸都非常不易。
因此,单纯认为公务员考试较为简单的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正如之前所说的那样,考研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就可以进入心仪的领域深造,哪怕是跨专业等情形,仍然有一定的成功率。而在如此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考公务员也需要一些运气。
实际上,我们都清楚,公考中所谓的不限制条件的岗位看起来最容易考但实际上是最难的,因为这些岗位往往隐藏着不少高手。
此外,那些附加多种条件限制的岗位也同样充满挑战——它们可能要求你是研究生学历,拥有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甚至是党员身份以及其他各种综合素质的要求……
虽然这些岗位报名人数较少,但你能想象得到,具备多重优势的考生通常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应试技巧,使得这些岗位的竞争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