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土建与水利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山东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在政治学习方面,初次考研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我对政治科目的准备不足。和其他考生一样,我也曾疯狂地搜集各种备考经验和联系前辈求教。普遍来说,身边的考研前辈们都没有因政治而困扰,他们通常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和英语上,认为随便记一下政治就能轻松拿到七十分以上。于是,我也轻视了政治的学习,每天草草地翻阅几页就自欺欺人地以为复习过了。然而,在考试当天,当我拿到试卷时,彻底傻眼了。不仅多选题无从下手,就连单选题也让我感到困惑,每一题似乎都认识,却又无法确定正确答案。政治考试结束后,我预感今年的考研将会以失败告终,心情无比沮丧。
针对政治复习,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我开始认真对待,购买了一本选择题背诵手册,每天固定时间记忆重要考点。经过两个月的坚持,我逐渐找到了做政治选择题的感觉,脑海中构建起了各部分的时间轴和事件链,解题能力显著提高。此外,大量刷题同样关键,我完成了肖秀荣的1000题四遍,以及其他教师的类似800题、1200题至少两遍,可以说我是刷题的狂热者。到了考研后期,我把重心转向政治冲刺,购买了几乎所有知名教师的模拟试题,专攻选择题。做完这些题目后,我能大致把握到当年的重点和考点所在。
总结我的经验如下:
1. 梳理“线索”至关重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点琐碎,难以零散记忆。你需要找出时间线、事件线、人物线等线索,按部就班地记忆重大历史事件。
2. 反复出现的考点必须牢记于心。别误以为只有大题需要背诵,前期的选择题考点也要熟记,并且要做到滚瓜烂熟,避免答题时犹豫不决。
3. 多做模拟题,培养手感。由于我第一次考研的政治成绩较差,第二次备考时我做了大量习题,结果证明这确实有助于了解题型规律,找准考点。
考研数学方面:
在七月底至九月中旬左右,我研读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两门课程,尤其是采用了同济版教材。在此过程中,我也完成了书后的所有习题(这些习题耗时较长,可以选择性地做一些)。此外,我还仔细阅读了李永乐和李正元编著的复习全书,由于我的细致研究,进展可能较为缓慢,而且我仅通读了一次。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没有做任何模拟题和押题卷之类的,直接做真题,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单词背着背着,慢慢你会对单词类型有一个大体框架的。英语阅读真的很重要,因为分值高,96年开始吧,一直做到去年,这样算起来,真题还是少,所以要珍惜,刚开始的时候,可以隔几天天做一套或者一天2篇之类的,具体自己视情况而定,最开始可以不用掐时间吧,因为也是刚开始,肯定对于考研英语的答题手感啊之类的,都不会太好,反正我记得我刚开始做第一篇的时候,只对了一个==,阅读做完了一定要批改,无论对错,最好是加上自己的笔记吧,总结一下出题的套路,同时记得标记出文中不认识的单词,第一轮复习的时候都要看看解答,培养一下解题思路,刚开始都不顺,慢慢会越做越顺手的。如果阅读练好了,新题型翻译这些的,都不用担心,做真题练手即可,所以说阅读才是重中之重,请一定好好复习。作文因为没有时间再去复习,考试的时候明显感到了手生,这样很不好,大家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作文也需要好好复习。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至关重要的。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的是固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涉及到应力、应变、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是后续所有计算和分析的基础,所以务必深入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
掌握公式和计算方法。材料力学中的公式繁多,如胡克定律、欧拉公式、剪切和扭转公式等,都需熟练应用。对复杂的结构受力分析,需灵活运用各种解题技巧,比如截面法、叠加原理、能量方法等。这需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
再者,重视实验和实际应用。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材料力学更强调实践性。凭实验,直观地观察材料的变形和破坏过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结合桥梁与隧道工程的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材料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非常重要。你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分配一定的复习时间,并定期进行模拟试题的训练,以此检查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提升效率的好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共同探讨难题,不仅激发思考,也能在互相帮助中共同进步。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困难,甚至有时会感到挫败,但,坚持就是胜利。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攀登到知识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