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工程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集成电路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这玩意江湖流传的所谓太早开始不好是指你牺牲了其他科目时间太早看政治不好。考研政治确实和高考不太一样,2010年以后50分分析题全部以当年所开重要会议和人民日报重要党报评论为材料作答,所以政治复习开始早了,确实抓不到重点,但这并不是说你不能太早开始,选择题历年还是偏重基础,不是靠蒙的,所以是要下功夫的。在用书方面,肖秀荣全套就行,肖秀荣每本书都有具体的时间表,告诉你啥时间买啥书,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实在太厚,一般人看了记不住,记了再回头看也来不及了。任汝芬的《序列二》可以考虑,基础知识一定要看好,尤其是毛概近代史里的死知识点一定记住,马哲有点难度对于理科生,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框架,做10分的马哲分析题是没问题的。其他的用肖秀荣就可以了。另外,最重要的一本书《教育部政治大纲》(红宝书)会等到9月中旬出,那本书是一定要买的,但怎么看很有门道,那本书字极其密,一般人都看不好,所以如果你记忆力不太好的话是不能字字背的,一个月时间一定要看完第一遍,首先你要着重背黑体字,小字部分当选择题来记忆,对着1000题背基础知识效果会更好。12月出的8套题和4套题的分析题都要反复背诵,以此作为考试的答题模版。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很早就开始看书,但速度不快,七月正式开始看的吧。看一章书,做一章全书,错题画圈圈,然后整理到错题本上,三种颜色的笔,蓝色抄题,黑色写答案,红色写考到的知识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错题不要每一道都抄,相似题型的题目挑1、2道典型的写上就可以,不会累,回看的时候省时间,效率也高。边看书的时候我会边把需要背的公式、定理暑假结束以后开始上阶段扫尾,之后做模拟题和真题,17年超越5套,张宇8+4,400题5套,李永乐6+2,真题04到20年穿插完成,基本每天一套。11月中旬后,我和一个小伙伴,每周会先约好完成哪些套题,虽然是网上交流,但对我的督促力也是极大的,懒就要抱大腿。主要就是因为每刷完一套,会回顾两遍以上,仔细看每个题型,我是光顾着做题嗨了,到考场上我是一个也没看出来。虽然有两三道大题题型在模拟卷上都出现过。都写下来,考前再巩固记忆一下效果很好。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个成绩感到相当满意。英语学习是从三月起步的,初期主要集中在背单词上,我埋头苦读绿宝书,直到暑假前已经大致翻阅了四到五次。五月时,我开始接触张剑的阅读理解练习册,觉得难度比真题高,我就当作是增加词汇量的方式,毕竟它的题目设计不如真题那样精密,因此对于错误的数量,我没有太过纠结。暑假期间我没回家,选择留在校园里全力备考,单词记忆也改成了使用手机应用,利用闲暇时刻。尝试过多种软件,如知米、扇贝、乐词、不背单词等,个人最喜欢知米,因为其界面清晰简洁。至于单词书,朱伟的《恋练有词》或是何凯文的《1575》,选一本即可,我选择了《恋练有词》。我按照书中的30个部分来背诵,每天早晨攻克一单元,第二天先回顾前一天的内容,然后再学习新的,这样的循环持续下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的积累。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半导体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你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比如能带理论、载流子类型(电子和空穴)及其行为、扩散和漂移电流等。这些都是半导体物理的基础,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前提。
半导体的掺杂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N型和P型半导体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PN结,这些都需深入理解。特别是PN结的电场分布、击穿现象以及它的反向和正向特性,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PN结的电容效应和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也不能忽视。
再者,晶体管,尤其是BJT和MOSFET的工作原理,是半导体物理的另一个关键部分。你需理解放大区、饱和区和截止区的概念,以及如何凭控制基极或栅极电压来改变发射极电流。对MOSFET,还需理解表面态、阈值电压以及沟道形成的过程。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有效的。除了课本知识,尝试阅读一些科研论文,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做题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不仅要解决课后习题,还找一些模拟试题进行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怕麻烦,多问老师,多讨论,这样既能深化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建议大家定期回顾和总结,将所学的知识点梳理成体系,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半导体物理虽然复杂,但只要你有耐心,用心去学,一定能掌握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