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信息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放暑假起,每日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后,我会在晚上十点钟开始攻读政治,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半,尽管有时确实感到疲倦不堪。忘了提我在看哪些资料了,没错,就是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和一千题。我的学习方法是,阅读一章内容后,立即做对应的一章题目,答案写在纸上,保持书本整洁,只标记出错题,为后续复习指明方向。最难啃的部分无疑是马原,因此我首先着手,整个暑假似乎只把它攻克下来,但理解程度只能说是一知半解。对于选择题部分,肖老的1000题已经绰绰有余,我后来直接对照大纲来学,每读完一章就做一次1000题。无论正确或错误,只要题目涉及的知识点,我都会在课本中标注,以便清晰地突出重点。同时,在练习册中修正错误,这样在第二轮复习时就不必频繁查阅解析,节省了不少时间。
考研数学方面:
我在过完高数、线代、概率后会再过一遍笔记,默写各章的逻辑框架,这样会使得数学的每一个考点你都很清楚。千万要记住数学打好基础很重要。这里推荐的是三本教材:同济大学编著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等数学》4、5、6版都可以,清华大学出版的由居于马编著的《线性代数》,浙江大学盛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我推荐这三本教材的原因除了是历年高分考生的不二选择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历年的命题组成员都是以这三本教材作为主要的参考书目来命制试题的。首先我们说一下这几本书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看,怎么看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历年的考生在复习这几本教材的时候可谓是五花八门,怎么干的都有,有先复习高等数学的、有先复习线性代数的,更有甚者先复习概率论的。具体的题目也不知道该做哪些,或者是说都做。其实最好的复习顺序是先复习高等数学、再复习线性代数、最后复习概率论。这样做的依据是高等数学是数学基础,线性代数、概率论的学习都要建立在充分理解高等数学基础之上,像概率里面,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大家还有印象吧,用什么求,用积分,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期望用什么,也要用积分。另外线性代数里面的概念、定理、推理特别多,而且都特别抽象,因此线性代数尽量提前复习,反复记忆。而概率论部分的题型相对较少,考研试题能出的花样不多,相比较它的题目更加的有迹可寻。历年都有这样的学生想到最后一两个月突击复习概率,可是这部分学生都吃亏了!最后一个月要看的东西太多了,政治你不看不背行吗,专业课你不看行吗!而这时要从头到尾复习一门课,根本就忙不过来。所以说,在基础阶段同样要复习概率。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六月份起,词汇积累需要结合阅读理解,因为阅读理解是考试的核心部分。起步阶段,不用急于在试卷上填写答案。起初,不必追求速度,每天完成一篇足矣。我推荐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每天一篇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你需要将每句都在纸上重写并翻译,先抄录后自我翻译,遇到生词查阅释义,最后对比标准译文,寻找差异。这个过程可能相当具有挑战性,但只要你坚持半个多月,完成十五篇翻译练习,你会清晰地见证进步,无论是阅读速度、翻译技能还是词汇量都会有显著提升。有的阅读教程主张无需完全理解就能做阅读,我个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如果不理解,如何答题呢?仅仅依赖技巧无法取得优异成绩。对于有一定要求的同学,建议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到了后期,你会感到更加从容。同时进行阅读训练时,你可以根据自身英语水平,考虑是否加入语法或翻译课程到你的学习规划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四大核心领域。这四部分内容相互关联,构建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框架。
数据结构是编程的灵魂,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队列、栈等)的特性及其算法实现至关重要。对这个部分,我的建议是多做题,凭实际操作来深化理解,要注重代码的效率和可读性。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包括CPU、内存、I/O设备等的工作原理。这部分需理解并记忆的内容较多,但凭搭建逻辑电路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使用Logisim这样的模拟工具。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理解和分析其工作流程对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重点关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内容,并尝试理解这些概念如何影响到日常编程实践。
计算机网络则是一个应用广泛的领域,TCP/IP五层模型是基础,但还需深入理解每层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重要协议(如HTTP、FTP、TCP、UDP等)的工作方式,并能解释常见网络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非常重要。我推荐“白皮书”系列,比如《计算机网络》的谢希仁版,以及《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的摩尔森版。利用在线资源如LeetCode、GeeksforGeeks进行实战训练,加深理解。
定期自我测试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参加一些在线模拟考试或者做历年的真题,这样既检测自有的学习进度,也熟悉考试的节奏和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