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岩土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郑大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郑州大学岩土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总的来说跟着肖大大就好,风中劲草两年都用了,比较喜欢,今年买了很多模拟题来做,只做选择。政治。第一年只背了风中劲草和肖四,没练选择题,考试时也比较消极,写到最后两个题手疼不想写了,就简单写了点,最后客观37,主观32。今年风中劲草和肖四肖八都背了,也刷了很多选择题,最后客观37,主观37。所以刷选择题好像没用啊。倒是肖四肖八都背了,效果还不错。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十月前每天看一下红宝书,对整体有个把握,十、十一月重点在选择题,反复看和记那些零碎的知识点,十二月开启背背背模式。政治得高分很难,但是稍微用点脑子,肯花时间去背,得65-75还是比较容易的。
考研数学方面:
我从三月起便浏览了课本,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然后直到五月才重新开始深入学习,这次选择了数学全书。起初,我以为基于大学期间扎实的数学基础,全书应当不成问题。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发现它比我预想的更具挑战性,往往需要花费两三天才能消化一个章节。最初,我会尝试不看答案独立解题,但时常遇到困难或错误,这让我备受挫折,甚至有时会直接查看答案。后来我改正了这个习惯,并在六月底左右完整地做了一遍,但我仍未能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接着,我想试试分级习题集,却发现难度更高,没过多久我就转向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我发现,《复习指南》在完成全书后再读,变得容易许多,其中充满了技巧,某些解题策略与李永乐的方法不同,我个人更倾向于李永乐。我把《复习指南》当作一种补充材料。到了七月下旬,我又重读了一遍全书,这次我对知识有了系统性的理解,明白了每个问题的核心所在。在第二次通读全书的同时,我也完成了660题,尽管大部分是选择和填空,但有些题目的运算量堪比大题,非常有价值。刚开始我错误颇多,而且越往后做,越发现很多知识点会被反复考察。到了八月底,我完成了第一轮660题。九月开学,我没有去上课,而是开始了第三次全书复习和第二次660题练习,随后开始做历年真题,按时间顺序进行,保留最后两年的题用于模拟测试。做题时不应过分关注分数,关键是掌握知识点。到了十月中期,我已经完成了十多个真题套卷。那时,我购买了市场上流行的模拟题,包括张宇、汤家凤和李永乐的。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第二轮真题训练,并着手整理错题本,对同类错题进行分类。进入十二月,我开始做张宇的八套卷,同时也买了四套卷和合工大的,不过后者难度过高,每次动笔都觉得无从下手,最终放弃了,我主要集中精力于李永乐的6+3和真题错题。在最后的两天里,我用剩下的两年真题进行了最后的实战演练。总的来说,重要的不是书的数量,而是质量。
考研英语方面:
我英语水平一般,不好也不坏(六级550+)。暑期我只背了单词。随便借了本单词书,一个一个地背,不会的单词做标记,第二遍再背,会了的单词划掉,第三遍再背。每天根据自己能承受的单词量安排一下就好。除了英语单词书,我也安装了单词软件在手机里,没事就看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的基础是理论力学,扎实的力学基础至关重要。你需理解和掌握静力平衡条件、力矩分配法、影响线绘制等基本概念和原理。矩阵位移法、虚功原理和能量方法也是结构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起到关键作用。
对结构力学中的各种结构类型,如梁、柱、桁架、板和壳体等,要熟练掌握其受力特性和变形规律。例如,了解梁的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理解柱的轴向压缩和弯矩效应,以及壳体的薄膜效应等。这些都需凭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深化理解。
再者,动态响应分析是结构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和随机振动等内容。这部分需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如频率、振型和阻尼比,并能运用动力学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实际应用,所以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教材上的例题、课后习题以及历年真题进行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和提高。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如ANSYS、ABAQUS等进行数值模拟,更直观地理解结构的动态行为。
小组讨论和答疑同样重要。遇到难题时,和同学一起探讨,或者向导师教,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也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建议定期复习,防止遗忘,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