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电子信息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复习,看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可以适当的背一背重点,当时我看了3遍,要有一个大框架,每一部分有哪些内容,哪些重要知识点。练习8套卷,选择题多练找感觉,同时把以前的选择题错题找出来看一下,做大题可以自己列一个提纲写一下涉及到哪个知识点,跟参考答案对比一下,这样比较省时间。这两年政治选择题总会出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大多与时政有关,因此,好好看一下肖秀荣时政那本书,适当可以看看新闻联播,能稍微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还能培养政治素养。
考研数学方面:
课本过一遍后我用的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大概需要一个半月我高数部分才看完,一定要捂住答案自己先做,反正就是很慢很慢,每天不到十页的样子,基本每个题都不会做那种,我没有做复习全书里的线代部分,而用的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然后整本书过完后已经开学了,然后我开始复习全书刷第二遍,把自己一直错的和认为重要的圈出来,后面可以针对性复习。第二遍依然很多题都不会,不过重要的是学习套路。然后这一遍也完了到十月中旬或十月底了吧,就开始刷真题,我买的李永乐的真题书,然后还自己打印了95-04年的真题,你可以买张宇的真题,里面有所有的真题,太早的你可以不用做免得时间不够了,真题我都是两天一套做的,先拿一张大的草稿纸,考试用的那么大够写整个答案的,第一天自己做一遍,就当正式考试那样写不要翻书,选择填空只写答案,过程在另一张草稿纸上算,写整齐以便后面错了可以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我一般是上午8:30-11:30左右做完然后标上年份收好,第二天对答案错的画出来然后分析,再找同类型的题练练。刚开始可能知识点太多总是忘记错的多,慢慢做得多记住记好了。数学参考书也有很多人用张宇的一系列,你可以看别人的推荐在李永乐和张宇中间选一套,买好了就吃透自己的书。最后十二月我还买了张宇的八套卷练手,题比较难,可以和真题岔开做以免打击信心。数学就是重视基础,理解概念,把知识串起来,多做题。还有一本李永乐的660题,全是填空选择我只做了选择题,开始真题的时候有时间就做做,有利于理解概念。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张剑的历年英语真题解析,也就是俗称的黄宝书。如果你也是处于想把英语拾起来找点感觉的话,那我推荐你需要找一本不是很难的阅读资料,不需要太深究,做一做,看看答案,但是一定要看一下解析,看一下错误原因。我当时是用的考试虫的阅读,他每个单元有四篇阅读,一篇新题型,前3篇阅读都是简单类,最后一篇是较难。也谈不上好还是不好,就只是一个练手的过渡期。至于张剑的150篇,我是不怎么推荐的。我自己是买了那个基础训练篇,题目设置逻辑倒是和真题有一点点像,可是经常会有答案很难说服人,所以我做了几个单元就没做了,他的那个提高篇,据我同学做的状态来看,就是各种考生词。。。我在八月份的时候开始做的真题,是从1991年开始做的吧,也算是那2000年之前的当练手,毕竟他比市面上的资料靠谱。先是做一遍,看一下正确率,然后带着看一下错误选项的原因。然后一直做到了2002年。然后就是倒回去做第二遍。我的过程是这样的,一句句翻译,自己现在原文上面可是大略的写一下意思,然后对照标准翻译,在订正。这个过程其实挺耗时间的,但是有它的好处。在才开始翻译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句序什么的甚为痛苦,可是静下心来,翻个几年,你将会有大收获。还能练翻译,就不需要特地挪时间练翻译了。我在把1992-2002翻了一遍之后,再去做2003-2008,过程和上面一样,可是明显在翻译的时候容易多了,特别是到2005年之后,几乎不用怎么多写,只需要把一些长难句写粗来,而且翻译的正确率上去了,做阅读看答案也好理解多了。我是特地留了最后三年没做,想要最后一个月测评的。这一遍做完,你会发现第一遍做的答案自己完全没有印象,所以放心大胆的做真题吧。在第二遍的时候,还有一个大任务就是分析题目,正确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选项为什么错误,是什么错误。同时也要分析文章结构,分几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这一遍做完后,就开始做第三遍,文章大略看一下就很容易有框架了,继续做。其实,要是认认真真每天进行这些工作,在家上背单词,其实做完这些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多了。所以早点做真题是没有关系的!最后一遍我就是读真题,大声读粗来,一边读一边想着文章结构,就会有很大的阅读的感觉。最后一点就是,在最后一个多月主攻作文的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掉阅读,因为那个时候怎么的怎么的对真题也比较熟了,再不济每天也得读个一两年的真题。我的这个准备过程是比较耗费心力且短期没什么华丽提升的,但是从身边同学和我的准备和最后分数来看,还是有点效果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个科目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以及最优化理论等。每一个部分都是构建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的基础,都需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线性代数是理解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基石,矩阵运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秩和逆矩阵等内容是核心。对这部分,我建议多做练习题,尤其是高斯消元法和矩阵运算,因它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理解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的概念,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据结构。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是数据分析的灵魂。你需熟悉随机变量、期望、方差、分布函数、条件概率、贝叶斯定理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这部分需大量的案例分析来提高直觉和应用能力。
数值分析是解决实际计算问题的关键,主要涉及插值、拟合、微分和积分的近似解等。这部分需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编程实践,Python或MATLAB是很好的工具。我推荐使用这些工具实现书上的例子,这将有助于深化理解。
最优化理论是许多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础,如梯度下降、牛顿法等。理解这些优化算法如何工作,何时收敛,以及如何调整步长和学习率,对提升模型性能至关重要。
我的学习方法主要是结合教材和在线资源,例如MIT开放课程、Khan Academy等。我会先通读教材,凭做课后习题和项目来巩固知识。我还参加了一些讨论小组,凭与他人交流,解决了许多难题,也提高了自有的思考深度。
复习过程中,我一直保持定期回顾的习惯,避免“学了后面忘了前面”。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甚至找导师或者同学讨论。耐心和毅力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