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微电子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复旦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政治自己背太没有方向性了,自己买了教育部出的《大纲解析》,第一遍时马原和毛中特部分我大概是一两天看一章,毛中特的五六七章我大概看了一个多周吧,当时是手抄重点笔记,确实是慢,一天学政治就要花三个小时,然后每天看完还有做该章的选择题,就是那个肖秀荣的1000题。之后就是看史纲和思修,我记得史纲我大概看了三四天,思修只用了一天(不过这一天什么其他事都没做),这两部分没有抄笔记,就只是在书上勾重点,因为难点和重点在前两部分,史纲和思修相对而言容易一些。PS:书上的第五部分完全没必要看。第一遍过政治的时候慢到我抓狂,而且看过完全无印象,当时觉得打死我也背不下来。第一遍复习的时候不需要准备大题,所以练习册上的简答题的一个都没看。第二遍看的时候就已经快很多了,对着笔记,看着书上勾画的重点,练练选择题,每天两个小时左右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没有开始背大题。这个时候我买来了肖秀荣的《命题人讲真题》,感觉对于选择题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的基础可以说是相当薄弱。自三月起,我着手整理出一套自己的解题策略和口诀,并悉心记录以便记忆。在做练习时,我会尽量保持字迹清晰,以便于找出错误。我着重标注那些我不懂或者虽然知道但做错的题目。起初进度很慢,我购买了660题,但由于听说难度较高,便没有尝试。之后,我选择了陈剑的数学高分指南来研读并完成了一轮。到了后期,我主要通过真题和模拟题进行整套训练,并深度剖析错题。核心笔记被多数人推崇,即使它出版于2014年,其适度偏难的难度仍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遗憾的是,我没有利用到800题。陈剑的高分指南则相对较为简单。数学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学科,精读一本书多次的价值远超草率阅读多本书。因此,购书时不应盲目追求数量。
考研英语方面:
暑假开始用真题。我起初不做其他,只做真题阅读,阅读四篇一起做,一个半小时做完对答案。新题型、作文、翻译、完型根据时间安排,在9月底之前完成强化。作文书推荐王江涛,新题型和完型自己做题体会,再有老师给讲讲,也就差不多了。主攻还是英语的阅读理解2007-2019年真题,做法与前面相同,只不过这阶段得学得仔细点,做题时间要注意了,不能太长,尽量不要让单词成为障碍,每一篇真题都要好好做,不认识的真题单词要认真背,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试着翻译真题,试着把真题做两遍。单词是英语的最基础的部分,这个需要隔一段时间复习一下。还有要牢记的单词是那些历年真题中常出现的单词,最好在做真题的时候自制一个单词本,将单词分类,最好按频率来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器件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涵盖了半导体物理基础、PN结、晶体管、MOSFET等核心内容。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性质,如能带理论、载流子迁移率以及电荷守恒定律,是学习这门课的基础。这些概念的理解需深入阅读教材,结合物理图像去思考,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
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至关重要。PN结的形成、击穿、光电效应等内容不仅会在理论题中出现,也是设计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这部分凭做相关的计算题来深化理解,模拟软件如SPICE也能帮助直观地观察和分析PN结的行为。
再者,晶体管,尤其是BJT和MOSFET,是电子工程中的核心元件。你需了解它们的工作模式(放大、饱和、截止),并能进行基本的性能参数计算。这里,理解阈值电压、沟道长度调制等现象是关键。对这些复杂的器件模型,我建议凭画图辅助理解,多做练习题来巩固。
别忘了关注最新的半导体技术动态,如FinFET、GAA等新型器件结构,这些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或者案例分析中。阅读科研论文和科技新闻,帮助你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到实际情境中。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除了看书和做题,讨论也是非常重要的。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互相讲解不懂的概念,讨论难题。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对理解和记忆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