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复旦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可以说是最后一段时间我花时间最多的科目了,成绩出来也是最让人惊喜的科目了。真正复习时8月开始的吧,开始得比较早,没到8月10号就开始复习了吧。对着肖秀荣那本精讲精练看马原,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刚开始接触马原真的痛苦,做题错的也多,不过后来慢慢进入状态就好多了,后来大纲解析出来了就抛弃了精讲精练,就是每天看大纲解析,刷1000题。大纲解析看着比较枯燥,字密密麻麻的,我是每看一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第一遍看完大概就十月份了吧,后来又看了第二遍,1000题也刷了第二遍。11月风中劲草就出来了,然后我又对照风中劲草的重点画了一遍大纲解析。等肖秀荣的8套卷、4套卷出来以后,就做8套卷、4套卷的选择题,大题就是去背吧,大概来来回回背了五六遍,事实证明肖四、肖八还是很靠谱的,噢对了还有肖秀荣的时事政治那本册子我也买了,但是最后实事那几道选择题,我只能靠猜==。最后的模拟卷我好像还做了一两套别人的模拟卷的选择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准备的教材包括:《数学三复习全书》(附带基础习题集)、《历年试题解析》、张宇的八套预测试卷以及他的四套冲刺卷。此外,我还备有错题集和笔记本来记录学习过程。我个人觉得汤家凤或张宇的高数教材、李永乐的线性代数、王式安的概率论非常实用,深入研读这些书籍能奠定坚实的基础。10月起,我会开始接触历年真题,即使初期会遇到很多遗忘的知识点,但这也是回顾巩固的好机会,务必认真整理错误题目。建议选用两位不同教师编写的真题集,反复练习,因为他们的解题技巧各有千秋,有助于拓宽思维。进入11月中旬,我推荐尝试李永乐的“6+2”模拟题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五套题。到了12月,合肥工业大学的试卷值得一看,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做,因为往往会出现一些历年真题的重现。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成也阅读,败也阅读。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懂得略读和精读;二是要知道联系上下文,揣测文章的内涵。在最开始的时候我的阅读也很不好,做了一套真题就发现战果惨烈,而后就重新分析自己的原因。拿真题来说,我先掐时间做一遍,然后开始看阅读,把不会的单词抄下来,之后把阅读也抄下来,留下空隙,自己翻译。再对照,看自己哪里翻译的不到位,改正。最后再标出文章里的长难句和语法以及词组等,如果觉得自己对文章理解不透,就在每段都标出这段的大意。这样慢慢积累,对阅读的感觉就会慢慢出来,同时也记住了单词,练习了翻译。还有就是做题时,我选择先看问题和选项,再读文章。大部分题都是针对段落提问的,有一两道是针对整篇文章。你会更有目的性的读特定的句子找答案,这些需要在具体实战中磨合。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材料科学基础”,你需理解并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这包括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晶体等)、材料的性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光学性能等)以及这些性质如何由结构决定。这部分内容需深入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
要重视实验和实际应用。材料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你凭阅读实验教材,甚至动手做实验来加深理解。关注材料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比如新材料的研发、现有材料的改进等,这不仅能帮助你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有助于拓宽视野。
再者,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是考察的重点。这就需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训练自有的思维能力,例如,凭解答综合性强的习题,或者参加讨论组进行案例分析。遇到难题时,不要急于求解,是先尝试自己分析,再查阅资料或寻求他人帮助。
复习策略也很关键。建议定期回顾所学,构建知识框架,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模拟试题的练习必不可少,它能帮你适应考试节奏,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性。每次做完题后都要认真分析错误,找出知识盲点,及时弥补。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考研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但只要你坚持下去,自己,就一定能够克服。复旦大学的材料科学系以其严谨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研究资源闻名,我你在这里的学习将会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