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南昌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在考试时,我觉得单项选择题相对轻松,多项选择题则更侧重于考核细微知识点,我自我感觉经过反复刷书,应对选择题还算得心应手。对于主观题部分,大部分题目居然与肖老师预测的相近,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原先记忆的答案竟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了试题中。尽管有些措手不及,我还是尽力调整心态,将原先背诵的内容稍作改动后写在了卷面上。不过,我对自己的主观题回答并不太满意。为了今后的复习,我会加强多项选择题的练习,并整理出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考研数学方面:
8月10日至9月1日:我构建了数学的整体框架,明确了考试涵盖的知识点和题型。个人觉得这个框架至关重要,它使你能从宏观角度应对各种题目,避免淹没于无穷无尽的习题中。这就像在你的思维中植入了一幅详尽的地图,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能将其归类到特定的知识点,这种训练会显著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务必培养整理知识的习惯,而非让它们零散地存于脑中。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专家林达华构建自己的数学体系时,必定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维框架。
9月1日至10月15日:进入了考研的冲刺阶段,复习全书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数学考试在上午,所以我也将复习安排在上午,每天大约看10页。遵循几点原则:1. 务必动手写,避免眼高手低;2. 遇难题勿急着看答案,自我思考的过程至关重要,应在每道题旁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和关键点;3. 对久思不解的问题,可请教高手或做标记,留待日后解决(我后来甚至忘了曾经有不会的题目)。
数学某种程度上类似练习书法,起初可能只能模仿大师之作,但通过反复训练,你会形成自己的解题技巧。就像书法中,当你达到一定境界后,即使面对未曾尝试的新类型题目也能游刃有余。
10月16日至11月10日:复习全书完成后,开始了让人望而生畏的660题。别因其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而掉以轻心,每道题都经过精雕细琢,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极具价值。尽管题目设置恰当,深入研究每个问题的核心很有意义,尽管真题难度与此相距甚远,关键是掌握思想方法。我大约做了20多天,但有些题目后来未能重新回顾,导致遗漏了一些知识点,所以建议提前开始复习,以便有更多时间调整计划。
11月11日至11月20日:从光棍节那天开始,我着手真题,用10天时间每天完成一套试卷。由于许多题目在复习全书时已接触过,因此真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水平。对完答案并修正错误后,只需反思错误题目的解题思路。当时成绩大致在120-140分之间,没有出现严重失误。一方面,历年真题相对较易;另一方面,平日训练心态轻松,3小时答题过程愉快无比。那时每天早晨醒来最期待的就是做数学真题,那种感觉如同热恋一般。
11月20日至12月23日:我强烈推荐的一个方法是数学模拟套卷练习。在这个阶段,每次做一套模拟题,就能复习各章的重点内容。虽然无法覆盖所有知识点,但模拟题的编排有一定规律,能随机复习到重要知识点。需遵守以下原则:1. 每套题限时3小时,时间到即停笔,对照答案自行评分;2. 严格遵循考研数学的考场规定,禁止查阅资料、交谈、求助或嚼口香糖;3. 采用交错训练法,不同老师的题型风格各异,比如先做两套张宇的,再做两套李永乐的,以此循环,能增强适应性,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今年考研数学风格变化较大,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大题尤为棘手。对此,不断练习模拟题,遇到新题,提升解题技能至关重要。同时,模拟实战让你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小时内,应优先处理相对简单的题目,过于困难的可暂时放下,策略需要在平时训练中积累。这段时间内,你也需要锻炼书写规范,例如张宇的8套卷和4套卷提供与考研相同的答题纸。合工大的几套试题非常有价值,我在考场上解答高数部分时格外顺利,因为那些题型几乎都在之前15套卷中遇到过。因此,我仅用1小时20分钟完成了高数大题,剩下约1个半小时解决线代和概率大题。
考研英语方面:
从三月起,我投身于英语复习之中。我创建了一个专门的复杂句子笔记本,挑选其中的生僻词汇和难解短语进行翻译,并通过查阅解析来理解,每日坚持一句,大约耗时6到8分钟,直到六月份未曾间断。这期间我一直致力于词汇的记忆,但不得不承认我在这一环节有些漫不经心。起初,我硬着头皮翻看了一半的单词书,后来实在难以忍受,便下载了“百词斩”应用,每天设定一定的词汇量去记忆。尽管这个过程颇为枯燥,但我还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最终的结果是,我对这些单词有了大致的印象,但并未真正掌握。对于真题,需要不断重做,遇到不熟悉的词汇或短语,我会立即记入笔记。历年真题中总有一些词汇反复出现,而那些精彩的句型和表达则被我摘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英语的学习必须多加实践,每天都应练习阅读和记忆单词。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单片机,也被称为微控制器,是一个集成了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小型芯片。它的核心部分包括CPU、内存和I/O接口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对CPU,需了解其运算单元、控制单元的工作方式;对内存,要清楚RAM和ROM的区别;对I/O接口,则需掌握输入输出数据的方式。
编程语言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C语言是单片机编程的主流语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数据类型、流程控制语句以及函数的应用。了解汇编语言也能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单片机的内部运行机制。
再者,实践操作是提升的关键。凭实际动手做项目,如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或者参与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尝试编写程序单片机控制LED灯闪烁,或者实现串口通信等基础实验,这样既能锻炼编程能力,又能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熟悉并理解常用的单片机型号及其特性也是必要的。比如,51系列、AVR系列、ARM系列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场景,需按具体需求去选合适的型号。
教材和参考资料的选也很重要。我推荐使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类经典教材,并结合网上的教程和论坛进行学习。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以便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