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怎么知道学校某专业招多少人(专科考研怎么选择学校和专业)

一、考生登录学校研究生专用网站。
二、在学校研究生专用网站上查找当年的研究生招生章程。
三、进入后可以看到各专业的当年招生名额。以山东大学为例:
1. 打开山东大学研究生院网站。
2. 点击“招生工作”选项。
3. 查找特定年度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4. 进入后,只需下载文件即可查看当年各专业的招生人数。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在2017年专升本考试中考取了414分,总成绩排名第二,现已毕业并在北京工作。通过一些机会,我结识了许多专升本的朋友,并帮助过数百名想要专升本的同学,目前已有不少人顺利录取。
### 目录
一、专升本常见问题
二、如何选择学校
三、如何选择专业
四、如何备考
五、注意事项
------------ 分割线 ------------
### 一、专升本常见问题
请参考以下链接中的详细文章:
不吃油菜:专升本:最新最全面常见问题解答
### 二、如何选择学校
首先谈谈可选院校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专升本学生与本科生在择校方面有所不同,因为专升本学生的限制较多,许多学校设有诸多条件限制他们报考,例如要求提供本科成绩单或发表论文的数量,这些可能是变相拒绝专升本学生。部分学校较为友好,在招生简章中明确指出某些专业允许同等学力报考;还有一些学校对专升本学生没有任何限制但需额外加试两门科目(据我所知,电子科技大学不需要加试,是一所985高校)。
有些学校表面上看起来友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设置障碍,可能会在复试阶段制造困难。一些专升本学生以及个别三本毕业生已遭遇这种情况。
再来谈地理位置。大家都知道考研分一区和二区,二区即为边远地区,如云南、广西、新疆和西藏等地。举例来说,我是山东人,最初只考虑山东省内的学校及其附近的一些一线城市,如大连、南京和天津等。先谈谈山东的情况,允许专升本报考的学校较少,主要集中在济南。然而,在山东参加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不仅有许多学霸,而且大家都倾向于留在省内发展。因此,我放弃了这一想法。作为跨专业的专升本学生,我不敢冒险。我当时就读于国际贸易专业,由于涉及数学考试,所以我决定转投翻译专业MTI。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最初考虑过的几所学校。首先是位于武汉的一所民族大学,距离我家较近,校园环境优美,对专升本学生没有限制。不过后来得知该校今年可能不再招收MTI方向的学生,于是我另寻他路。另一所心仪学校是位于西北的一所师范大学,我认为教育类专业前景不错且学校排名较好,但经查询发现其专业硕士学位需三年才能完成,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我只是为了获取学位。随后我把目光转向了二区,尽管离家较远,但竞争较小,任何愿意接收我的学校我都愿意尝试。最后确定了一所在二区的普通高校,排名在前两百之内,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被录取。
在此给出我的建议:我一直没有考虑过211或985高校,并非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而是觉得风险太大难以承受。虽然网上有很多专升本学生考上名校的故事,但我仍然强烈不建议报考这类高校。专升本学生能够考上研究生的比例较低,很多人尚未开始就已经放弃,一些人在备考过程中半途而废,更多的人则是在临近考试时选择了退缩。每一步都充满挑战,更何况是211或985高校呢。除非你是极为出色的人才,否则请忽略我的观点。
### 三、如何选择专业
在我接触的众多专升本学生中,对于专业的选择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报考本专业。从考研角度讲,这通常是最佳选择。因为你已经有相关基础,无需重新入门。
2. 跨专业报考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少同学若选择本专业则需要应对数学考试,但如果跨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则可以在复习时不那么痛苦。此外,一旦真正被录取,你会对该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容易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然而,必须考虑到实际情况,如果英语水平不高,最好不要报考翻译硕士或英语语言文学等专业。
3. 选择有利于未来就业的专业。终究要考虑职业规划问题,可以预先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希望从事会计行业,可以选择会计专业;如果想成为公务员,应选择适合该职位的专业;如果希望成为一名教师,教育类专业将是理想之选。同时请注意,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通常竞争也很激烈。
4. 选择容易上岸的专业。纯粹为了取得学位也可以这样选择,但这需要认真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例如,如果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你需要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成为一名教师?
### 四、如何备考
选择学校后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备考(确实,选择学校最为关键)。
在这里不对具体科目展开讨论,每个人所考内容不同。我想强调的重点在于信息收集的重要性,掌握的信息越多,成功的概率越高。重要的信息包括历年试题及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历年试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有需要也可咨询我。将历年试题吃透有助于提高分数。如果能找到历届试题,便有可能联系到学长学姐,因为他们或许正是出售试题者……如今在网络上寻找相关人员并非难事。有了他们的指导,可以解决约九成的问题,如使用哪些教材、背诵哪些题目、选择哪位导师……
有些同学询问复习时间分配问题,这取决于个人具体情况。每天可分为早上、下午和晚上三个时段,除政治外,每一科目占据三分之一时间。后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 五、注意事项
再次重申择校的重要性,既不可过于高估目标也不能低估自己。身为专升本学生并不意味学习能力较差,只不过是年轻时未能重视学业罢了。
其次心态也很重要,备考过程中出现心理波动是正常现象。面对大量待学的知识难免会有压力,但逐步攻克每个难点才是正道。暂时未见成效或无法入门都很正常,不必焦虑,慢慢来。遇到瓶颈期可以适当放松休息,但切勿超过两天。
总而言之,专升本并没有想象中复杂,只是未曾经历过便会感到恐惧。只要设定合理目标并为之付出努力,成功并非遥不可及。期待你们的录取经验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