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山大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复习材料主要包括讲义、出题人设计的1000道题目以及最后的四套模拟试卷。从九月起,我投入时间去掌握并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这样的记忆工作大约一直持续到10月15日。在专注大篇幅内容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选择题的练习。9月至10月,我侧重于单项选择题;进入11月,我转而攻克多项选择题,确保至少重复训练两次。到了11月15日,我开始精读冲刺阶段的讲义,这期间不仅要熟记选择题,也开始为解答分析题做好准备。考试前两周,我又重温了点题班的讲义内容。十二月里,我在做四套模拟卷的过程中,用分析题来锻炼自己的答题技巧,不必一字一句抄写答案,列个大纲,突出关键知识点就足够了。就这样,我步入了考场。不过,坦白说,我没有完成过去五年的选择题真题,所以我建议你们务必妥善规划时间,避免我的错误,做些选择题的真题是很有帮助的。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每天2个小时英语,3个个小时专业课,其他时间基本每天只学习数学,教材看完后其实并不太明白,然后从知识到题目再反复看,尤其是以前忽略的书上的定义定理这些东西,后面做题才知道它们的重要性。然后开始认真地做(不是看,这是最重要的)高数18讲,并把一些觉得很难懂的部分做上标记。10月初把复习全书做了一遍,这个时候很多同学似乎已经开始刷真题了,这个时候心里也急,但是我觉得我第一遍做全书的效率很高,有些人虽然把全书刷了三四遍,但是效果仍然不好,就是因为他们是在看而不是在做。我有很多总结的规律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有一些不懂的地方直接问老师就ok了,但一定注意要做上标记,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通过做题检测一下自己模糊的内容和概念,及时返回全书或者课本查看相关概念,1000题太多了我没有全部做完,但是在做1000题的同时时常返回全书的同时我已经是在二次复习全书了,然后我开始看第一次复习全书时重点标记的题,两遍的复习下来,数学的整体框架基本都有了,
考研英语方面:
由于我的英语底子薄弱,六级考试历经多次才勉强通过,所以我早早地开始了英语学习。初期,我专注于基础阅读,并从图书馆借了一本考研英语乱序词汇书,每日坚持不懈地记忆,风雨无阻,有时中午和下午也会抽出时间,尽管不如早晨专注。这本词汇书我大约翻阅了五六遍,其间还尝试过使用星火的词汇书,它按照单元划分,建议制定一个实际可行的任务清单,规定每天需完成一定数量的单元,并在几周内完成一轮。任务量不宜过大或过小,务必量力而行。随着第二遍、第三遍的复习,你会逐渐体验到进步带来的满足感。单词书虽不能过度依赖,但我认为拥有一套系统的单词学习工具对提升英语水平非常有益。此外,大家或许也知道,在文章中记忆单词能帮助更好地巩固。
至于阅读理解,我首先做了1994年至2004年间的试题,每篇至少做了两遍,大约每轮有五六十篇文章。做题时,尽量不查阅生词,尽快给出答案并记录下来,完成后再核对答案,回头学习生词、理解句子、段落及整篇文章。如果是真题,需要仔细研究;若是模拟题,则不必太过较真。我只用了少量的张剑编的模拟题,大部分是在临近考试时做的,因为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且难度偏高,今年的实际考试难度就跟我认为的模拟题一样让人望而却步,甚至让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重点掌握阅读和词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如果想要全面准备,可以在七月份之前浏览一下作文、翻译、新题型和完形填空。我个人直到十月才开始大量投入精力在作文、翻译和新题型上,尤其是作文,实话实说,我觉得稍显滞后,因为在后期的模拟考试中,这些部分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原理是基础中的基础,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需牢牢掌握其核心概念。例如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理论、市场结构分析(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以及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这些基本理论是理解整个经济学大厦的基石,务必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
理论与实际结合至关重要。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理论需凭案例来验证。关注当前的经济新闻,尝试用所学理论去解释现象,这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升分析能力。比如,你思考为什么某些国家会选特定的货币政策或者财政政策,这些都与学到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息息相关。
再者,数学工具的应用不可忽视。产业经济学往往涉及到较多的定量分析,如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效用计算等,所以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要扎实。理解并能运用简单的经济模型也是必要的,比如供需模型、IS-LM模型等。
,多做题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有效途径。参考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尤其是那些反复出现的题目,它们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定期进行自我测试,检查自有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
讨论和交流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参加学习小组,或者找一个学习伙伴,一起讨论问题,互相解答疑惑,这样的互动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