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信息工程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是一门性价比很高的学科,也就是说我们投入较少的时间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分数,去年我是从7月开始复习政治的,当然刚上完课肯定很蒙,这就需要之后的巩固复习啦。9月到10月我翻了两遍暑期讲义,大概每天半小时吧。10月份开始做1000题,到11月上旬只做了一遍半。然后肖八出来了,因为浓缩就是精华而且实在没时间把1000题再做一遍了,于是直接上肖八的选择题。(没有背大题)肖八的选择题HIN重要!!!我每做完一套都把那些自己没记住的小知识点抄在了小本子上,平时吃完饭休息的时候就看看,我觉得这种频繁的复习是个很有用的小诀窍!开始时我一套要错5,6个,分数都在30+,做到第四套之后基本都在40分及以上了。然后12月初肖四也出来了,这个大家也一定要背啊!肖老爷子每年几乎都能命中3道左右!肖四的大题答案繁乱需要自己整理一下,刚开始时我差不多1个半小时背两道,后面背熟了就35min一道。由于时间不够自己也就只背了一遍,看了身边背了两遍三遍的小伙伴和连肖八都背了的男票,我很焦虑啊!!!!但是上了考场发现大题的答案是可以自己编的,从材料中摘取部分再加上自己记得的某些词汇就组成了你的答案,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大题,弄好选择题特别是2分一道的多选题才是关键啊,去年的多选题就好难!
考研数学方面:
推荐《复习全书》,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基本上做完《复习全书》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66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我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提前规划作文的准备工作,最好在11月左右就开始积累范例,探究写作策略。虽然可以借鉴模板,但切忌机械照搬,翻译方面并不复杂,利用闲暇时间,如做题间隙,多研读何凯文的长难句分析,多剖析阅读中的复杂句子结构,足以应对。对于完形填空,无需过分紧张,其满分10分,一般人能稳定获得6-7分,主要靠的是语感,所以推荐把更多的专注力投入到阅读理解中去。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灵魂,理解和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及其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你需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以及如何按问题选合适的数据结构。我在学习过程中,凭编写大量的代码来实践,比如实现排序算法,这对加深理解非常有帮助。
算法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动态规划、贪心策略还是分治法,都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我会定期参与在线编程竞赛,凭解决实际问题来提升我的算法能力。
再者,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心脏。理解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理解并发控制、死锁等问题,对深入研究计算机科学至关重要。阅读经典的教材,如"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并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操作系统模拟器,增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则是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TCP/IP协议栈、HTTP、DNS等工作原理需清晰把握。我推荐使用"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这本书,它从应用层开始向下讲解,使得复杂的网络原理变得易于理解。
学习这些内容并非一蹴就,需耐心和毅力。我建议每天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结合实例和项目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知识。参加讨论组或论坛,与其他学生交流,也能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