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为理科生,所以一开始准备政治的时候也还是比较头痛的,大概在8月底正式开始准备。第一轮是看《肖秀荣考研政治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本书,每看一个章节会刷一个章节的配套1000题,结合答案在《精讲精练》这本书上做出标记,以表示重点,方便复习时再看。第一轮大概在9月底结束。第一遍看时看得比较粗略,主要掌握大致框架,梳理一下脉络。接下来是做题方法:知识点精讲精练以单元复习,看完书立马做1000题,我是坚持做两遍的原则,所以两遍都没把答案全写在书上,而是找的白纸写的,做完两遍差不多知识点都掌握了,接下来的时间对我来说时政出来了也,就看时政刷题,之后是八套题,一套挨着一套过,重在选择题,大题看思路就好。肖四的话自己先做,然后统统背过。尽管近年来考研反压题的形势很严峻,可是真的多谢老师的系列丛书了,至少让你在考场上面对试题从容淡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推荐《高分指南》,各种类型题目比较全,解题技巧也比较多,题目可能有少量偏难的,不过不影响复习。《数学分册》的话过于简单,如果不是数学基础特别差的,不建议去看。数学本来就是技巧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方法比题海战术更重要,更体现了解题技巧的重要性。基本上做完《高分指南》和《历年真题详解》这两本书,对于知识点和解题技巧的掌握应该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找些题练手和巩固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技巧。我数学后面又做了陈剑的《考前冲刺》跟人大版的《数学精选500题》,效果一般,纯粹是为了保持做题的手感。建议还是以前两本书为主,所有的例题尽量先做再看解答,至于真题的重要性更不用多说了,懂的都懂。最终数学应该是错了一题,还是因为自己看错了题目做错的,所以各位考试时一定要看清题,尤其是条件充分性判断的题目,千万不要贪快,血的教训。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我从没做过模拟和压题,因为感觉思路可能不太准,而且我真题都差点做不过来。大概五月多开始做英语的97开始,之前都是背单词搞语法什么的。我刚开始每天一篇,做的黄皮书,做的时候一定把不认识的单词,不熟的,哪怕是记不清的都画出来,做完了要对着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翻译不对的单词一定抄到笔记本上,不会的词组也要记,词组也很重要,毕竟有时候一到词组里意思会发生很大变化,然后搞清楚选项中每个单词,基本这么下来,你就得花费两个多将近三个小时了。我一直做到英语的20年。那时候就已经九月开学了。第二遍,把文章全抄在笔记本上,然后一点点对着翻译,完了再对着译文翻译,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你有好多你没意识到的问题,这样到结束。一般这轮过后你会觉得有些提升,然后我转过头又从07年开始做,这时候一次我做的两篇,因为做过2次问题不会那么大了。同样你这时候还是有不会的单词,接着画,做完在你原来的笔记上标出来重点单词。看看为什么还有错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是翻译问题,就把有问题那段翻译了,如果是被干扰项弄乱了,看看这个干扰项是从哪个方面设置的,为什么没发现真正答案。。这样再做。我记得那时候好像是十一月初了。。然后做近两年的,也是做一遍写一遍翻译,主要是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单词。这时候我是第一天下午一篇阅读,第二天弄翻译作文,两个来回倒。弄完就快十一月底了。英语新题型比较简单也不多,全给做了一遍就没弄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测绘科学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了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场理论、空间定位技术、遥感图像处理等重要模块。需理解并熟练应用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如距离、角度、高程的测量,以及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这是所有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花费大量时间去扎实掌握。
对地球物理场理论,必须了解地球形状和重力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凭测量这些物理量来获取地表特征的信息。这部分内容需一定的物理基础,但也是理解和解释许多测绘结果的关键。
空间定位技术,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是必须精通的。从信号传播到伪距计算,再到差分定位,每一个步骤都关系到能否准确无误地进行地理位置的确定。
遥感图像处理则是另一大重点。需学会识别不同传感器捕获的图像特征,理解遥感图像的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预处理步骤,以及如何从图像中提取地物信息。
在学习方法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凭阅读教材、做笔记、参加课堂讨论来积累,但是只有亲手操作过测量仪器,分析过遥感图像,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利用在线资源和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如使用ArcGIS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也能极大地提升技能。
团队合作也是测绘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地测量或项目研究中,需与其他同学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种经验对日后的科研工作极其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