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能源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个文科出身的学生。十月底初次浏览大纲,却感到毫无收获,于是很快就搁置了。接下来的一个月左右,我未曾碰过政治。直到十一月底,我才重拾大纲,专注于哲学部分,因为它最需要理解,也最为复杂。我在考试前两周才开始认真记忆。那时我购买了肖秀荣的精简版和最后四套模拟题,全力以赴地背诵了两周,将肖秀荣的内容反复温习了四到五次。这个阶段,其他科目的水平大致已固定,但政治仍有显著提升空间。最终,我对自己的政治成绩还算满意,虽然不算顶尖,但也达到了预期,毕竟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政治上下太多功夫。在复习资料方面,我做了《1000题》,选购了《风中劲草》,同时也关注了蒋老师的《真题百分百》以及各类考点归纳书籍,包括肖老师的著作,都买来参考。《风中劲草》的选择题考点我熟记于心,大题考点则多次阅读,相信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法会有所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初期阶段被视为根基阶段,它的核心任务是为后续的学习建立牢固的基石,而我事后证实这一策略是有效的。教师的专业素质极高,对我的后续复习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时期,我以《数学大纲解析》为主线,研读了三本权威教材。针对每本书,我都制作了详细的笔记,并悉心完成了教师布置的所有练习题。记笔记旨在深化对关键概念、定理和公式认知及整理知识框架。解题则能检测我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深度并巩固这些基础知识。同时,我深入研读了《数学大纲解析》,从中明晰了考研数学的考核范围、各部分知识要求的掌握程度以及不同考点的命题模式。
考研英语方面:
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约涉及5000个词汇,扣除中学至大学四六级的基本词汇,仍有约3000个需要掌握。初期初次记忆单词时,每日应规划3至4小时专心学习,每天新学100个,同时回顾约300个已学词汇。此阶段的关键在于速度,无需关注发音或拼写,因为考研笔试并不考察口语和听力,只需看到单词时能大致回忆起其主要含义就算达成目标。推荐利用手机应用来背单词,这样系统会自动帮你规划每日的学习与复习内容,既高效又便捷。对于自律性较弱的人来说,选择一本主流的单词书籍,并自我设定每日的学习计划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首次词汇学习,你的词汇储备会有显著提升。
第二次记忆单词时,最好结合全面复习,在阅读中加深记忆,特别是那些频繁出现的重要词汇,尤其是它们的不常见含义。第三次复习时,需持续强化之前难以记住的重要单词和多义词,以巩固记忆。到了11月中旬,考生们应开始关注写作部分。小作文可以整理10个应用文模板,而大作文通常分为三段,你需要为每个段落构建写作框架,考虑文章的立场(正面赞扬或负面批评),每段话的数量,开头如何引入,如何展开论述,怎样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如何表达个人见解等。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归纳,否则仅依赖模板,写出的文章可能会显得僵硬无生气,评卷老师也会感到不悦,分数自然就不会高。
考研专业课方面:
油层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结构、渗透率、饱和度、岩石骨架、流体性质等,以及这些性质对油气流动的影响。掌握这部分知识,对理解和预测油气田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
要理解并掌握孔隙性和渗透性的概念。孔隙性是衡量岩石容纳流体空间的能力,渗透性则是描述岩石允许流体凭的能力。这两者直接影响着油气藏的产能。需熟练运用各种公式进行计算,并能从微观层面理解其物理意义。
流体性质如粘度、密度、压缩系数等也是油层物理学的重点。流体性质会影响油气在地下的流动状态,进影响开采效率。例如,高粘度的油可能会造成生产速率下降,这就需了解如何凭调整工作制度或使用化学改质剂来改善。
再者,岩石骨架的结构和矿物组成也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岩石对流体的吸附能力和储集能力差异很大,这对油气藏的评价和开采策略有直接的影响。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有效的。一方面,要深入阅读教材,理解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背后的物理过程;另一方面,要多做习题,凭实际计算加深理解。模拟实验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比如利用岩心分析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直观感受油层的复杂性。
,团队讨论和案例分析也不可忽视。凭对实际油田的数据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也很重要。制作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定期做模拟试题,检查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