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首师大物理系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十月份开始复习,买了《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后简称精讲)这本书先于《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后简称纲解)出版,大概五月就出了。我先看的纲解,边看边划,由于其中全是黑色字体且略小,感觉不够突出重点,所以看了一点马原后换成了精讲,边看边做书后真题模拟题以及《肖秀荣考研政治 命题人1000题》。后来精讲放于自习室隔夜被窃,只能重拾纲解,此时发现该书也尚可,每天大概花一个多小时,看了马原和近代史部分,完成了相应的1000题。然后十一月风中劲草的《冲刺背诵 核心考点》也出来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将知识点列表清晰,可谓浓缩了精华,很多同学拿此书来记忆,我是看两三节书,强记一下然后拿1000题练习,完成了毛概以及思修部分。大概11月中旬的时候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这时有些题目仍有记忆,有些题目就像是陌生的,但别担心,1000题是用来刷基础的,留个大致的印象即可。后来买了肖秀荣的《形势与政策》(大致是这个书名),讲当前形策与时事的,可以当小说来看,书后有相应习题,由于知识点太多,如果记忆不太可能,但从后来的考试来看,时事这部分的比重很大,许多考察基础的题目都以时事为引子。最后12月开始做任四、肖八、肖四,这大概是人手一本的,任四肖八我只做了选择,肖四不仅做选择,还背了选择和大题。说来也惭愧,我背书时间太短,最后几天粗略的背了一下启航的《20天20题》,最后一天才开始被肖四,到考试的时候肖四也没背完,考试的时候看到原题只能悔不当初。如果有时间,任四和肖八的马原题也可以看一下思路,马原题我没有练习就上战场了,感谢老师手下留情,主观题给分比我想象中好。如果再来一次,我想流程大概是,先过一遍纲解,辅以1000题练习,然后看形策配着第二遍1000题,下载历年真题的马原大题归纳思路,完成任四肖八的选择加看马原大题,最后背诵20天20题,和最为关键的肖四,建议大家无论如何也要把肖四的大题拿下,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腹有肖四答题才能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我每天其实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很少,就是早上背单词+看英语长难句(大概四十分钟)。从暑假开始我就开始写真题了,真题很宝贵,大家一定要好好利用,英语真题是要写好多遍的。当然,我自己因为英语花的时间少,所以就过了两遍。用书:买一本历年真题好好研究+读一些G或T的泛读材料+作文模板看一看就行了,不要买模拟题。也可以找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一些专项训练。主要是调整好自己考前的语感和题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物理学史,这不仅仅是一门关于科学知识的学科,更是理解科学精神和发展脉络的关键。物理学的发展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探索的历史,从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到牛顿的三大定律,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每一个理论的提出都是科学家们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深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进程,比单纯记忆知识点更为重要。我的建议是阅读原著,如《科学史上的伟大瞬间》等书籍,配合讲解性的教材,如《物理学思想史》,这样更全面地了解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和理论构建过程。
综合物理是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综合考察,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这个阶段的学习需有扎实的基础,对每个领域的核心概念、公式和定理要有清晰的理解。我推荐使用《大学物理》系列教材进行复习,这本书系统性强,例题丰富,非常适合巩固基础知识。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凭大量的练习题,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我还经常参加讨论小组,凭与同学的交流,我能发现自有的盲点,也能从他人的角度理解问题,这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
在备考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早上用于阅读物理学史的文献,下午则专注于解决综合物理的问题。每周都会有一两天的整合时间,我会回顾一周所学,整理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这样的节奏我既能保持对两门科目的熟悉度,又不至于感到压力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