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在复习的过程中,政治的内容毕竟多而且杂,自己看很容易没有条理,陷入看一遍忘一遍的痛苦之中,有老师带着学会好很多的。大纲也不一定要买,可以选择肖秀荣的辅导讲义,这个有一本就行了,都是换汤不换药的东西,但是风和肖八肖四是必须要买的,至于时间安排我觉得是不可以晚于9月中旬的,前期熟悉大纲内容,做习题就可以了,大题这段时间可以不看,每天时间不宜过长两个小时,因为我时间太紧大纲到了思修就不看了,直接看的风,后期主要看风丛劲草(多数内容需要背下来的),这时候大纲当“词典”使用,肖八肖四要非常认真的做,肖四是重中之重,临近考试市面上会有很多模拟题什么的,有多少就做多少,最后把肖四全部背下来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真题练习要找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整个的三个小时时间,认真写到A4纸上,当作考试对待。然后还是每道题都要看解析,完全弄清楚,不熟悉的知识点标出来,方便再次巩固。真题我是每隔一天做一套,不做真题的时候就把错题拿出来巩固,真题做完又是一个月,今日十二月以后时常看自己总结的错题和知识点,买来了6+2差不多一周练两套,保持手感,查漏补缺就可以了。然后考前巩固一遍需要背诵的公式,做题按部就班不要跳步,整理好思路再往答题纸上写,认真做完就没问题。个人教训:一定要注意应用题,我今年就是死在应用题上的,因为前几年一直没考过,个人觉得应用题今年也不会考,所以才导致忽视了所有应用题,做的唯一一道应用题就是2015年考研试卷上的题。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要复习到位,不要相信所谓的“规律”和“今年一定不会考”,尽量都看看,做到心中有数。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个人感觉自己英语还可以,所以也就没有在这上边花太多时间。做第一篇考研阅读好像是在8月中旬的时候。8月中旬——9月中旬,把150篇基础篇做完了,我做的还是10年的,当时买的旧书,一次做两篇,顺便纠正、查单词,每次就这样一下午就过去了。9月中旬——11月,连做带看了张剑的真题黄皮书,感觉写的还可以。11月——12月,做了12年的150篇基础篇,这次是掐点,70分钟4篇阅读,每次也要错1到6个,但平均下来一般是3个,感觉状态还可以,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写作文了。真题这时候我做了第二遍(没必要做第三遍了,因为两遍下来答案都记住了,不过真题里面的生词一定要全部消灭掉)12月——1月,买了《最后5套题》和何凯文的《最后8套题》,进行套题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分析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并掌握基本的信号类型,如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是学习的基础。系统的时域、频域和复频域分析法也是考试的重点,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建议先从课本入手,逐章逐节地理解和消化知识。对每个概念,不仅要它的定义,更要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例如,傅立叶变换不仅仅是数学工具,更是揭示信号频谱结构的关键。对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要理解它们在系统稳定性分析中的作用。
做题是巩固知识的最佳方式。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的考研真题,都应认真对待。凭解题,你发现自有的弱点,并及时回溯到知识点进行复习。特别要注意的是,"信号与系统"的题目往往需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连贯性非常重要。
再者,实践操作同样重要。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仿真,直观地看到理论计算的结果,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系统行为。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或者实习,能够你在实际应用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我强调团队学习的重要性。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讨论,不仅互相答疑解惑,还能激发思考,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好的心态也很关键,面对困难和压力,要有信心和毅力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