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半导体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用的教材:肖秀荣三件套,肖八,肖四还有徐涛的小黄书(冲刺阶段背大题再用)。政治我是从8月份开始复习的。另外,复习看书的时候建议大家做好标记,标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日后的温习回顾。11月份的时候风中劲草就出来了,这个政治复习资料很给力,整理的重点突出,而且风中劲草有一本配套的练习册,这个我也做了两遍,而且里面有往年的真题,可以找找感觉,风中劲草我前后共弄了5遍,包括最后的背诵。12月份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大题了,之前的话没有必要提前准备,因为大题的基础还是以背过知识点为基础,说一下秘诀,肖秀荣的8套卷和最终预测4套卷是一定要背过的,这些大题里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知识点,而且系统性较强,感觉今年有押中好几道大题的说。
考研数学方面:
我拥有理工科学历,或许得益于小时候还算不错的数学头脑,我在所有学科中表现尚可。然而,初次复习高等数学时,我感到非常困惑。鉴于数学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且题目难度区分度大,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分数,所以我决定从三月起全力以赴。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我首先研读了同济大学的教科书(两本绿色封面的)。每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完成课后习题,并对照网络上的答案检查。持之以恒,直到五月,我才开始做《全书》。遇到不理解的部分,我仍会回看同济教材,这加快了我的理解速度。九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起初按照知识点来练习,第一轮完成后,我快速重做一遍。接着,我按照年份开始一套套地做真题,并建立了一个错题集,仔细分析错误的根源,究竟是理论混淆还是计算错误,这些都需要严肃对待,因为它们极有可能在实际考试中重现。十一月中旬,我开始尝试模拟题,如张宇和李永乐的试卷。但请注意,只有当你对真题熟悉到极致,至少做过三次,甚至更多,才有资格涉足模拟题。十二月,我再次回到真题,找回那种答题的状态,毕竟模拟题与真题之间仍有区别。最后的冲刺阶段,我选择了张宇的30年真题集来进行训练。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我准备的时间很少,前期只背了单词,10月下半月才开始做英语题。大家一定要以我为戒,英语一定要早准备。我第一次做英语题的时候,我是无比崩溃的。我做的第一套英语题是英语早年的一套,因为开始的很晚了,大家可以在10月份把单词阅读都做完,你就可以把各种题目抽出来,研究一下出题的规律了,其实是把题目按照题型挑出来做,比如主旨题,你就把每一年的挑出来做一遍验证规律,这个在考试的时候非常有用,我只要能判断出题型,找到原文出处,就基本对答案有信心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固体物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晶体结构、能带理论、电子输运、磁学性质和光学性质等。晶体结构的学习,需掌握各种晶体类型(如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等)的特点,以及布拉格定律,这是理解固体内部结构的基础。要熟悉晶格振动——声子的概念,这对理解热学性质至关重要。
能带理论是固体物理的灵魂,它解释了金属、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基本特性。要理解并掌握有效质量的概念,了解能带图的绘制,并能应用能带理论解释导电性、介电性和磁性等问题。费米-狄拉克分布也是需深刻理解的重要概念。
在电子输运方面,我会强调散射机制,包括杂质散射、晶格散射和电荷载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散射,这些都会影响到固体的电阻率。霍尔效应的理解也是这部分的重点。
至于磁学和光学性质,磁场对电子运动的影响、超导现象、光的吸收和反射等知识点都是考试的热点。对光学性质,理解电磁波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布里渊区的概念,能够帮助理解固体的光学特性。
在学习方法上,我建议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凭做题来加深理解和记忆。对复杂的理论,尝试画图辅助理解,例如能带图、晶格结构图等。定期复习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巩固知识。参与讨论或找导师答疑,解决疑惑,提高思考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