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统计学院统计学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高中文科出身,高中担任班里的政治科代表,政治我是从九月底开始复习的,为了保证自己的复习质量,效果真的不错。每天晚上吃完饭,站在那里看一个小时政治,消化消化。政治后来花的时间越来越多,然后考政治前看最后肖秀荣六套卷到十一点半,第二天考了其中一道大题,现在想想,其实那样也不太好,第二天头昏昏沉沉的。政治除了红宝书我都用的肖秀荣,自己感觉挺不错,有的人说六套卷背了也只有一道大题猜中,但是我觉得一道大题压中也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想投机取巧,至于说要背什么精编版的,自己感觉看看就可以,除了最后六套卷和八套卷可以挑些背背,我六套卷出来那会,每晚会在图书馆没人的地方小声背十五到二十分钟,能背个两三题,早上也会背两三题,准确背下来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有个印象而已,最后再过一遍就OK。
考研数学方面: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复习资源中,挑选出优质的材料能使学习效率倍增。李永乐编纂的《复习全书》以及王式安的《标准复习全书》以其详尽的解析,将考研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清晰呈现,确保考生明确知道考试的重点,避免无效努力。这两本书籍在阐述每个知识要点后,紧接着提供相应类型的题目,再配以实例练习,有助于考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的要求。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英语的掌握并不熟练,复习时感到相当吃力。对于英语学习,我认为基础较好的朋友可以直接通过真题练习,而和我水平相近的人则应该先攻克长难句。推荐的单词书籍有红宝书、绿皮书或恋恋有词,每天学习两个单元,并且记住要坚持不懈地复习,虽然起初可能会觉得困难,但随着时间推移,你会逐渐适应并提高。
我是在六月开始接触真题的,推荐使用张剑黄皮书。初期仅专注于阅读理解,从1997年试题做起,每天下午完成两篇,并仔细研究解析,标记生词。阅读部分我总共重复做了四次,第一次可能感觉很吃力,甚至有些迷茫,主要是熟悉题目和词汇;第二次需要换一套新的真题重做,同时深入解析,分析句子结构,理解每个选项正确或错误的原因;第三次,做完题目后尝试在空白纸上全文翻译,完成后与解析对比;第四次,你应该对每篇文章、每个单词和每个选项都有清晰的理解和见解。
至于英语作文,我在十一月开始准备,采用的是王江涛的资料,尽管反复背诵却只能记住大约二十篇,但也足够应对考试。考试前的几天,找一些未做的近几年真题限时练习,以熟悉考试节奏。在考场上,如果遇到熟悉的作文话题,就把背过的素材往上写;选择题不懂就凭直觉猜答案,关键是要保持冷静,把握好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统计学原理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应用。它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计算,更是一种理解和解析数据的思维方式。理解概率论的基础,如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等,是掌握统计学的前提。对这些概念,你需从理论到实例,从抽象到具体,反复推敲,真正领会其内涵。
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重点。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这两部分需你熟悉各种统计量(如t统计量、卡方统计量、F统计量)及其分布,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置信区间的意义,学会如何进行单样本和双样本的t检验,以及何时使用卡方检验或F检验,这些都是常考点。
再者,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的重要工具,你需熟练掌握线性模型的构建、参数估计、模型诊断和解释。特别注意残差分析,它是判断模型是否合适的关键。多元线性回归、岭回归、Lasso回归等拓展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学习统计学,切忌死记硬背。理解并掌握背后的逻辑,比每一个公式更重要。凭做题来巩固理论,但要避免陷入题海战术,应选有代表性的题目,深入思考每一步的含义。实践操作也非常重要,利用R或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分析,这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统计方法,也能提高实战能力。
阅读经典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提升理解的好途径。比如,"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Learning" 和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这样的书籍,都能提供深入浅出的讲解。
团队讨论和教授指导也是非常有益的学习方式。你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难题,也向导师教深奥的概念,这样既能激发思考,又能及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