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交大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 简单说下自己复习的情况吧。9~10月看大纲解析,刷1000题。 政治我是九月份开始的,也就是大纲出来之后。这阶段主要就是看大纲和做1000题了,基本就看完一章写一章的题,前面可能慢些,到后面近代史和思修就很快了。因为我花在政治上的时间太少了,而且我是一看政治就会打瞌睡的,所以一直到10月底我才完成这些。有很多前辈说大纲和1000题要刷很多遍,但我效率太低了,都只草草过了一遍,你萌不要学我~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这个科目分为了三个阶段复习。首先是在五月初劳动节后启动考研正式复习,直至七月中期,我完成了第一轮复习,包括阅读课本并解决课后习题。由于初期自学感到困难,随后我开始专注于复习全书。由于第一次详细研读了课本,我看全书时虽然不觉得太难,但错误较多。我记得在做第二章全书习题时,正确率并不高。与老师的多次交流中,他们一直鼓励我说这是初学者普遍的情况,让我渐渐有了信心。我以稳定的速度逐章深入学习全书,每个问题都亲自计算,确保不仅会解,而且能解对。原计划45天内完成第一遍,但实际上延迟了一周。我想强调的是,全书的难度比真题略高,但它设计得很好,想要在数学上取得理想成绩,全书至少需要看两次。九月结束第一遍全书后,我开始了第二轮,持续到十月中期,同时完成了660题。这些题目侧重于概念理解,易出错且有一定难度,完成并吸收它们对后期冲刺非常有益。从十月下旬起,我每两天完成一套真题,到十一月初完成了大部分(保留最近两年的作为最后模拟)。然后花一周时间整理并消化错误。十一月下半月开始做模拟题,起初难度较大,让我受挫,但连续几次后逐渐适应。模拟题完成后,我回到全书和真题,构建知识框架,并进行了最后的两套模拟试题。关于时间规划,我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最初每天大约用一上午学数学,后期减少到三小时,到了十一月下半月,可能只剩下两小时左右,因为政治复习占用了一些时间。总的来说,课本复习一次,全书三次,真题两次,模拟题一次,每次之后都需要留出时间来反思和巩固不足之处。
考研英语方面:
真题:英语的真题我只做完型阅读。把真题所有文章都翻译了一遍。先做一遍看看自己到底错多少个。然后把生词找出来查意思,再开始逐句翻译。不要担心写的很生硬啥的,尽量翻成完整的文章。翻译完后再对照真题解析里的翻译,修改自己的错误,并将原句小小列出来在旁边。对了,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回到原文中。你看完自己的翻译再看错题一定会有新发现。每回翻完一篇改过后都是一片红,但是真心有效。最后阅读翻译都轻松多…这项工作我是从八月底开始的也是尽量一天翻一篇…阅读:新航道那本阅读挺难得,四篇一单元,不过我就每天尽量做两篇。做完还会把里面生词找出来记在本子上。虽然最后没完全做完,但还是阅读多练总比不做事好的…当然不能敷衍着去做,错题都不回原文找答案的话,那做着就没啥意思。作文:又是没啥经验的,英语作文不太难,但我这种初中作文水平还是很囧。我试着自己每篇去写,写完再在隔壁页抄下范文。作为低端选手只能说不会写起码一定要学着背优秀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自动控制原理涉及到许多基础理论,如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性等。这些概念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需扎实掌握。比如,稳定性的判断标准——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必须清晰理解其原理和应用条件。
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控制系统模型。从经典的线性定常系统到非线性系统,再到离散时间系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转换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状态空间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之间的转换,是解决复杂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再者,深入理解反馈控制的基本原理。控制器的设计,如PID控制器,需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按具体需求进行参数调整。对根轨迹法和频率响应法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直观地揭示系统的动态特性。
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工具,如MATLAB的Simulink模块,需有实际操作经验。凭仿真,更直观地观察系统行为,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
做题和复习是提升的关键。大量的习题练习帮助巩固知识,理解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历年真题尤为重要,它们反映了学校的出题风格和重点难点。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