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电路与系统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路与系统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复旦大学电路与系统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对政治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因为去年差点在这一科上栽跟头,尽管总体成绩还算理想。我从九月起就开始着手复习政治,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当前时事五个模块,每个部分的重点各有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单纯听讲座是不够的。听完一堂课后,我会查阅肖秀荣的教材来巩固和完善理解,接着做肖秀荣的一千题,第一次使用铅笔作答,标记出不确定的题目后再擦去答案。第二次复习时,只需关注之前标记的部分,并测试自己是否还记得正确答案。
具体到各个科目,首先是马哲,这门课绝对需要认真聆听,即使是讲师略过的部分也得自我研读,不能完全依赖讲解。马哲这部分变动不大,课程紧凑而系统。其次,毛中特的关键在于宏观理解和关联分析,不要局限于个别小节,我在听完课后经常回顾讲义,寻找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收获颇丰。再者,对于史纲,可以在疲劳时作为放松,虽然讲述不深入,但足以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理解当年的时事热点。至于思修部分,我采取每天总结一章的方法,用了八天完成,自己动手绘制章节结构图并记录内容,效果显著。最后,时事政治部分,我购买了肖秀荣的小册子,反复阅读以加深印象,这样就可以了。
考研数学方面:
通常,考研备考中常使用的习题集包括复习全书等一系列资料。市场上常见的是李永乐的红皮系列、李永乐的粉皮版本、张宇的版本以及依据考试大纲编写的书籍。我个人推荐李永乐与张宇的,其中考纲版本听说很好,只是出版时间较晚。我自己使用的是李永乐的粉皮版,涵盖了全书、历年真题及400题模拟。此外,我也购买了李永乐红皮的660题作为基础训练,这本书虽易使人犯错,但却极具价值,总结也很到位。大约在八月底完成初步复习后,再次阅读时我对许多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觉思路更为清晰。于是,我专心致志地研读全书,并从十月份开始参加教师的专题突破课程(课程中讲解了大量的解题技巧),同时开始限时模拟真题。尽管我没有全部完成660题和400题,但考试结果依然不错。此外,重做并多次温习错误题是必要的,别以为做了一遍就能彻底掌握。数学极其关键,分数差距往往由此产生!务必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数学的学习,我建议提前规划,参加辅导班会有所帮助。切记,教材至关重要,它是所有知识的根本,不能仅依赖练习册,今年的真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许多试题都源于课本而非习题集中的重点。不过,大量做题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每天都要坚持做数学题,无论多么忙碌都不能间断。确保一些经典的例题和题型能无需过多思考就能解答,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标准。
考研英语方面:
翻译我用的唐静的《拆分与组合翻译法》。书上有历年真题,讲解也非常细。因为我前期工作就是背单词,负担不重,所以就早早开始了翻译。四月中旬按照每天一年的五句话(除去最近三年),自己认真手写翻译,然后对照书上讲解订正,并总结出自己的不足以及常犯错误,对考研翻译有了初步认识。八月份第二轮翻译,对易错点做重点处理。十一月底开始三轮翻译,这个时候对之前做过的题以及正确翻译已经很熟悉了,就重点关注自己的错题,对自己的一些易错点一定要重点关注,错题要反复去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至关重要。电路理论的基础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石。对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有清晰的理解。要熟练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二端网络定理等基本分析方法。
深入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电路定理是关键。如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超定问题的解法等,这些不仅会在理论题中出现,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频率响应、滤波器设计等内容也需重点关注,因这是电路与系统领域的重要应用。
再者,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是电路与系统的两大分支。对模拟部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反馈理论、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需深入研究;对数字部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都需扎实掌握。
系统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稳定性、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等都是电路与系统分析的基础,尤其是傅立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需凭大量习题来熟悉其计算过程和物理意义。
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需配合实验操作,凭动手搭建电路,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更好地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定期复习和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凭做一些经典的教材习题或者历年真题来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并及时查漏补缺。多思考、多讨论,甚至尝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都能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