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动力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理化技术研究所能源动力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能源动力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在教育部门公布考试大纲后,大约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的。首先,我会根据大纲粗略通读,了解大致的考试内容。接着,我结合肖秀荣的1000题与徐之明的渐进式习题进行操练。对于徐之明的题目,我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毕后立即完成,以巩固新学的知识点。至于肖秀荣的题目,我会间隔一段时间再做,以此检测我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错误题目标出,反复练习。进入十一月,我开始关注论述题,使用肖秀荣的小册子(似乎是名为知识点背诵的资料),初步背诵并回顾1000题和渐进题中的大题,以熟悉常见答题模板。随着时事热点的出现,我开始跟进热点学习。到了十二月,各种预测卷纷纷出炉,我选择了肖秀荣的四套卷,同时也购买了历年真题,了解一下过去几年的试题类型和大题的答题模式。今年,肖秀荣的四套卷成功预测到一道原题,其他题目也有一定的涵盖。不过,政治得分的关键在于选择题,论述题较为主观,只要有合理论据,通常都会得到分数,不一定要完全遵循标准答案。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学习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通过做题和模拟试题来提升,切勿因难度而退缩。记得有些同学觉得张宇的题目过于复杂便避而不做,但事实上,这些难题更能检验知识的应用能力。我自己在11月底才开始接触张宇的题目,之前并未使用他的学习材料,但这并不影响解题。完成他的8套题,我能获得110到140分左右,至于4套题,分数较低就不再赘述,不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在于计算过程繁琐,题目设计巧妙,常常设有陷阱。因此,我个人认为尝试张宇的题目是十分有益的,有助于找出知识盲点,同时并不会远离基础知识。坚实的根基会让你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进行模拟测试时,务必设定严格的时间限制,并尽可能完整地写出解题步骤。如果感到时间紧迫,可以选择几套题目专门进行定时模拟,以营造真实的考场氛围。在我看来,真实考试(除了16年和17年,题量较大)应在两小时内完成,对于模拟题,也应力争在两个半小时内解决自己会的部分,这样正式考试时就不会感到太大压力。多做题,多找不足,这是普遍适用的方法,但其他策略则需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
考研英语方面:
目前,应该保留最近两年的两套英语真题以供最后的考前模拟演练。英语备考是个持久的过程,因此请各位保持冷静和毅力。建议每日至少投入两个小时来学习英语。关键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练习,而非单纯记忆词汇。我之前就强调过,背单词不适合一次性花费大量时间,而应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早晚餐前后各抽出十分钟来诵记,这样每日总计一小时的复习量就足够了。当前阶段,新题型和写作应成为重心,同时,确保每天都至少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并仔细研究原文。对于写作,现在是时候开始构建个人的模板了。别忘了检查知识盲点,即使这些知识点可能很零散。
考研专业课方面:
热工基础主要涵盖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条基本定律是整个学科的灵魂。第一定律,也被称为能量守恒定律,它告诉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理解和应用这个原则,对分析和设计任何能源系统都至关重要。第二定律则是关于熵增原理,揭示了自然界不可逆过程的方向性,这对理解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有深远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验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不仅要熟练掌握公式推导,更要学会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凭理解比热容的概念,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凭对卡诺循环的学习,能理解理想热机的工作原理和效率极限。
热力学状态参数如压力、温度、体积等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P-V图和T-S图上的表示,都是需重点掌握的内容。这些图表帮助直观地理解热力过程,并在工程中进行热力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大家首先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特别是那些复杂的问题,它们往往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热力学的深度和广度。定期回顾和总结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巩固记忆,防止知识遗忘。
我还发现,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提高效率的好方式。凭与同学交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甚至可能发现新的解题思路。教授的讲解和答疑时间也是不容忽视的,他们能提供专业的见解,帮助避免误解和误区。